鄂州,文明礼让风正劲!

“轻踩刹车,点头微笑,待行人通过斑马线后,再缓缓起步发车。这一系列动作已成为我开车的习惯和自觉要求。”在市民焦岩看来,斑马线前的一脚刹车,传递的是文明和涵养,也是每一位驾驶员应尽的责任。

一条斑马线是一个城市文明素养水平的最直观体现。近来,在鄂州,“礼让斑马线”深入人心,车让人,人让车,这种互礼互让行为日渐增多。

车子“讲礼”了,斑马线上,文明之花悄然绽放

11月7日早上七点半,上学时间到了,家住洋澜小学对面小区的市民周阿姨拉开了窗户,笑意盈盈地在上学的人潮里搜索儿子的身影。自从上周全市开始对不礼让行人行为进行抓拍,她已经有一个星期没有去马路对面接送孩子了。

“过个街的事,为什么我每天还要接送呢?还不是怕过马路不安全。但是从上个星期起,车子突然都开始‘讲礼’了!”周阿姨说,孩子在洋澜小学读书,一直以来,上、放学时间校门口都是车流高峰的一处堵点。“以前过马路都是‘人让车’,车子‘推’着人走。现在车辆都主动让人,这文明来的太快,我都有点不敢相信!”

让周阿姨在短短几天内就大胆对孩子“放手”的理由,不光是因为校门口的斑马线。早上在城南上班,晚上去江边跳舞,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车辆和行人,能看到的却是一样的温情画面。经过的每条斑马线,停下来的每一辆车,都让周阿姨感受到整个城市在“讲礼”。

行人“客气”了,畅达的路,舒展的还有心情


和周阿姨同样感受到礼让行人带来变化的,是跑了近20年出租车的袁师傅。

“开始肯定不适应啊。”正在火车站候客的袁师傅说,以前不仅自己很少礼让行人,碰到前面的车礼让,有时一着急,就是一顿喇叭、远光灯“伺候”。回想以前的这些行为,袁师傅笑着说不值得。

“开始听说鄂州要抓拍不礼让行人行为,我并不看好,主要担心会导致路上拥堵,会影响收入。现在发现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多余担心了!”刚刚又一位乘客下了车,7公里,用时12分钟,袁师傅说,现在和之前的行车效率并没有什么不同,即便在车流高峰期也是如此。

“要说有不同的地方,不晓得你发现没有,你让了别人,别人也开始连走带跑了!你让了行人,行人也开始‘客气’了!”袁师傅的发现不是偶然。在市政府、滨湖桥等多处斑马线前,当车辆停在斑马线前,面对“客气”的车、安全的斑马线,大多数行人选择与“礼让”互动,迈开的步子,似在为这一次次礼让点赞鼓劲。

文明的习惯传染快,不文明上镜很丢人


“上周抓拍的公务车有17台次,本周截至周四,公务车‘上榜’的仅有6台。”来到市公安局交警指挥中心,一串串“断崖式”的数值变化跃入眼帘:出租车不礼让行人总数由上周的160余台次下降至本周的16台次;不礼让行人总数由上周的3900余台次下降至本周的900余台次……

这些可喜的变量离不开司机和行人的共同参与,也离不开近期持续火热的《不礼让行人曝光台》有力曝光。由市交通文明创建组牵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与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开展的《不礼让行人曝光台》系列报道,从公务车不礼让行人“开刀”,到及时让交通参与者“get”相关知识点,截至发稿,系列报道在本市范围的各网络平台浏览总量已达57万余人次。

“扣分罚款不是目的,曝光更不是给哪家单位或个人‘丢丑’,‘车让人、人快走’不仅要刷在斑马线上,更要把这种文明口号变成具体行动,才能人人参与、切实受用。”市交通文明创建组工作人员说。

记者手记

行为嬗变,数据下跌

礼让行人

到底给市民带来了什么?

在武昌大道一条存在了30年的斑马线上走过时

我找到了答案

孩子们不需要像我小时候那样

跟着人群一起过马路了

那些提着菜的老人

也不知道汽车为什么变得彬彬有礼

默默守护他们安全的

是对待家人一般的文明

从强制推动到自觉主动

从吐槽异议到相互理解

在鄂州的条条斑马线上

礼让行人像是呼吸

已成为了自然反应

人车互让,让出一片文明和谐


鄂州“礼让斑马线”新风正劲!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瑞

通讯员:贺辰

责任编辑: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