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个合作社  送给贫困户





“以前扶贫干部来都是送钱、送物资,这次送了个合作社给我们。”鄂城区碧石渡镇龙会村12组贫困户王莹边说边乐,“在自己的合作社里给自己打工,格外有劲!”

龙会村里有个合作社,和一般村集体资产不同,这个合作社归村里的贫困户“集体”所有,名叫农炎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农炎合作社”),引得远近不少村慕名前来取经。

“过年一斤藜蒿的批发价最少5块!”在农炎合作社的藜蒿种植大棚外,几个大姐喷完农药正在休息,“一亩3000斤,一共14亩,能赚不少啊!”看着郁郁葱葱的藜蒿苗,和半年前怀疑甚至反对的态度截然不同,现在大伙眼里是藏不住的喜悦。

原来,半年前,为了给贫困村民脱贫谋出路,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谟浩联系来了藜蒿种植项目,配套提供种植技术和销路。

赶巧,鄂州农商行也找上了门,想将龙会村作为金融扶贫试点村,为每户贫困户提供5万元的三年免息免抵押精准扶贫贷款。

有项目又有钱,本来一拍即合的好事,乡亲们却并不领情。

为打消大伙的顾虑,驻村“第一书记”周冬冬和村支书吴财阶想了个法子:先把合作社建好了,再送给贫困户,由他们负责经营决策,村委会只协助人事管理。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修建大棚项目招标因为回款慢、利润低,没有企业愿意投入。

在外做项目监理的能人吴远平回来了,立马补上工程款缺口,抢在下苗季节前把大棚搭好了。村干部又带头集资,把种苗钱给垫上了。

勠力同心,就这样,农炎合作社建起来了。

看着送上门的现代化大棚和长势喜人的藜蒿,大家看到了党员干部扶贫的决心和诚意,9个贫困户最先答应签署精准扶贫贷款合同,将贷款资金入股合作社发展基金,并一致推选有高中学历的王莹为合作社理事长。

“保守估计,我们入股的几户,今年过年每家差不多有5000块钱分红。”王莹喜上眉梢地说,很多因病致贫的贫困家庭能在家门口做力所能及的农活,每月拿到千余元的收入,是以前想不到的,“明年我们还要扩大规模,好几户都等着入股或承包呢!”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曹彦 责任编辑王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