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华,五千年。承薪火,文明传。
衣食丰,读书兴。梁湖旺,要守法。扫除黄,打击非。盗版书,不能看。非正版,莫听传。亲网络,不迷恋……”清晨,沼山海博学校的校园内便传来了《“扫黄打非”三字经》的诵读声,“扫黄打非”在全校青少年中入脑入心。
近年来,梁子湖区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坚持把“扫黄打非”工作与规范市场秩序相结合,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与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相结合,与全民阅读推广、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有机结合,筑牢“扫黄打非”民意基础。全区形成了“扫黄打非”强势合力,为百姓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强化宣传教育
朗诵《“扫黄打非”百家信》告诫人们远离不良文化的侵害;三句半说唱《拒绝黄色污染,打击非法出版》表达保护文化安全的坚定决心……在太和镇柯畈村文化广场举行的“扫黄打非”文艺演出上,玉莲环、湖北大鼓、小品、戏曲等13个节目轮番上演,节目内容丰富,向观众传递满满的正能量。
“‘扫黄打非’进基层的重点在于如何让群众入眼、入耳,入心,我们要‘坚定主心骨,守好主阵地,唱响主旋律,建强主力军’。”梁子湖区“扫黄打非”领导小组副组长王秋平说。
全区87个村制定有“扫黄打非”村规民约(公约),建有“扫黄打非”宣传专栏,设立举报电话。不仅如此,梁子湖区还在全区6个镇(新区)设立未成年人优秀读物专柜,在梧桐湖社区等地开设了国学讲堂,建立了梁子镇盛浩如革命烈士陵园、东沟镇月山抗日纪念馆、涂家垴镇斗山寺等7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引领辖区居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扫黄打非”进村(社区)巡回演出7场;“送戏下乡”,先后举办16场“百姓周末大舞台”,超过6万名群众参与观看;暑期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活动36次……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宣讲法律法规、文明礼仪等内容,提升群众文化素养。
线上监督线下治理
“我闲下来就去步行街、竹林街附近的网吧,看看有没有中小学生上网。”太和居委会干部高玉竹今年56岁,是“太和婆婆”志愿服务队有名的“拗”婆婆,自从担任居委会“扫黄打非”义务监督员、信息员、联络员、管理员起,她就感到身上担起了沉甸甸的责任,经常去学校周边的文化市场转转。
梁子湖区将“扫黄打非”工作列入文明创建、党风廉政建设、综治目标考核等内容,建立联席会议、联合执法制度。各乡镇成立了“扫黄打非”工作机构,以“一村一名信息员”为基本要求,制定村级信息员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推动“扫黄打非”向基层延伸。大力开展“清扫一片”错时交叉检査,强化早、中、晚时段的执法检查,突出寒暑假文化市场的监管;重点检查放学时段文化市场,保持对文化市场的高压态势。
截至目前,共查处取缔兜售非法出版物的游商270人,收繳盗版书刊、音像制品5200多本(张),其中淫秽音像制品300余张。査获3家非法经营图书窝点,收缴非法图书3627册。在案件査处过程中,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露头就打,为老百姓享受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筑成一道坚实“防火墙”。
建立长效机制
“扫黄打非”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长效管理是保持成果的关键。目前,全区已先后试点建设梧桐湖新区大垅社区、东沟镇余湾村、沼山海博实验学校、太和镇柯畈村等8个示范基地,以点带面继续推进“扫黄打非”工作。
同时,坚持“四个一”机制。即,建设一个“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全民书屋;打造一个结合文明创建、平安法治建设和“扫黄打非”内容主题园地,将文明创建、普法教育、“打黄扫非”等文化“盆景”汇成风景,化“扫黄打非”示范点辐射带动作用为一条“清源路”、一片“护苗林”、一个“净网园”、一座“秋风亭”和一面“固边墙”;开设一个道德法治大讲堂,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禁赌扫黄知识进行讲座,宣传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政策法规、典型案件,介绍“扫黄打非”知识,及正确识别正版、盗版出版物的方法,提高全社会“依法治文”意识;组建一支社会监督队伍,组建“五老”义务监督员和“扫黄打非”文化小天使队伍,义务监管“扫黄打非”工作,形成“扫黄打非”齐抓共管、无缝衔接的格局。
(鄂州融媒体中心记者柯明珠 特约记者李君亮 责任编辑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