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歇后语,“豆腐掉到灰里,吹不得拍不得。”这说的是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难题,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有时更是“狗咬刺猬,无从下口”。
这种难题在枫树纺织科技园项目建设工地出现过。按计划,这个项目今年6月份便可投产,谁也没料到,计划投产时间竟变成了开工时间。
当地政府无奈。多好的一个项目,不仅能实现年收入9亿元,还能带动1100人就业;企业也没法。该企业给的土地补偿款已到位,施工机械也进场待命,但就是动不了,不能按时投产,生产订单也就没谁敢接。
一个好项目怎么就整整“卡”了一年?阻工,项目建设工地常见的一种现象。为解此“疾”,当地政府主动上门做思想工作,以期化解阻工者心中疙瘩。一位负责人说,自己还请一位阻工者到镇财政所查账,对哪一家的补偿标准不服,点谁查看谁。
然而,阻工者的思想工作还是做不通。于是,只要有动工迹象,马上有人前来阻工。在这种“游击战”中,问题似乎到了无解的地步。
在电视问效现场,当地负责人坦言,还是不敢为、不会为。不敢,是怕激化矛盾;不会,是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思路不清有些晕。
面对难题,为什么会“晕”?这与当下出现的“本领恐慌”不无关系。一方面,基层组织自治,人、财、物从哪一方面都“扣”不住人,工作抓手难找,老工作模式已落后,新工作思路还不成熟。另一方面,自身知识更新节奏没跟上,凭老验处理新问题,有些方枘圆凿。
枫树线业项目的改变就在今年5月,项目建设工地终于有动静但并无人阻工。原来,一方面,他们搁置争议,在已谈清楚并签约的地方先行施工。另一方面,当地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司法手段、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项目权益。
在法律中寻找解题答案,“法眼”一亮,工作思路便清,遇难题也就不再“盲人摸象”。的确,市场经济、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都离不开“法治”这个核心,无论是政府职能部门,还是企业建设各方,抑或普通群众,都有法律赋予的维护自身权益的权利。
做敢于碰硬的“铁匠”,不做和稀泥的“瓦匠”,企业、群众在呼唤敢为、会为的好干部、好作风。要做到敢为、会为,当在实践中增加才干,加快知识更新,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亮“法眼”,析思路,强本领。相信,豆腐掉到灰里,也会找到补救办法。
(来源:鄂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