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日报评论员文章|怕怕怕,不应成为管死的理由——作风建设系列谈·首轮电视问效

“管死的办法很多,管活的办法太少。”首轮电视问效现场,专家点评的这句话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印象深的还有,一家企业向国家申报项目资金,资金下来了,却在账上躺了两三年,企业一分钱没用上,还倒贴了10多万元的利息钱。

听到这样的事例,不由让人感慨:活钱愣是给管死了。当然,项目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有其规矩,企业运营也有其要遵循的市场规律和规则。那么,规矩是“管死”的理由吗?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个地方领导分析本地营商环境时用的两句话,“法无授权不可为”和“法无禁止即可为”。这两句话,尽管说的也是规矩。不过,其诉求对象不同,“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对象是掌握公力的职能部门,“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对象是市场主体。

站在公权角度来说,拍板决策,有担心、有怕也不是什么坏事,说明为权者心中有戒,怕触到法纪红线;站在市场主体角度来说,法不禁止即自由,没有自由,市场主体便会没了生气,活跃不起来。

项目资金“躺账”,相关单位的解释是“怕”,怕担风险,毕竟要保证国家资金安全。从这一点上来看,其出发点没错。

不过,从另一角度来看,“管”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要管活,就如大禹治水。不疏通渠道,生命之源的水也会成为祸水。相信没有哪一个管理者想这样。

然而,管死的现象到底还是出现了,尽管大家都有些不情愿。为什么会这样?说到底,还是没站在对方角度、大局角度来思考来定位,这也反映出为权者的职业良知和专业素养指数高低。

市场主体感受,是考察营商环境好坏最直接的因素。管出活力、管出效益,这是对为权管理者最真实的考验。“怕”字当头,真不应该成为理由。



(来源:鄂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