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黑”换“绿”,几经“转”与“改”!看鄂州“创文”的大通担当

10年来码头四易其址,两次搬迁鄂州汽校,投入千万元改造升级农贸市场、水果市场 ,高峰期公司年产值减半……

湖北大通互联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市69年历史最悠久的本土企业,积极把卫生城市建设、文明城市建设、长江大保护等社会责任嵌入企业自身发展的主要基因,主动承担新时代赋予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番“黑”换“绿”,几经“转”与“改”,大通也在城市发展步伐中,找寻到一条适合新时代,新形势下的企业发展之路。

筹措资金 腾出场地

让百姓“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年近50岁的赵汉华是实实在在的老鄂城人,也是第一批在“老吴都菜市场”扎根生存下来的“老户”。勤恳憨厚的老赵让人有种莫名的熟悉感,身后的“文明诚信个体工商户”的牌子更是藏不住诚信做人的闪耀光芒。

“在这干了20多年啦,这里都是老邻居,来买菜的也都是老熟客,大家平时就像一家人。”老赵满足的笑容挂满脸上。

泥泞的街道上摊贩分布两边,卖鱼声夹杂着卖豆腐的吆喝声,鸡鸭鹅扑棱着翅膀奋力挣扎,小孩子哇哇乱叫,讨价还价的声音淹没在人声鼎沸的农贸市场里。多年前,热闹的菜场里记载着大家挥之不去的记忆。

而今,整齐的摊位,光洁的瓷砖,分类整齐的蔬菜,划分科学的布局让这里俨然超市一般,“有顾客第一次进来以为跟超市一样,竟找不到付款的地方,我们这里长得太像超市啦。”老赵打趣地说。

创建文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绝不是一句简单地说辞,整洁美好、干净卫生,“老赵们”生活的品质实实在在得到了提升。

“让百姓‘菜篮子’拎出幸福感”的背后,离不开大通公司的牺牲和努力。

2014年,市政府提出了要求大通公司搬迁鄂州汽校建设市容临时疏导场所的方案。

接到该方案后,大通公司上下愁容一片。如果搬迁汽校,一方面影响经营;另一方面,公司当时正处于经营困难时期,汽校异地重建及建设临时疏导场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拆迁房屋资产等会造成经济损失。

怎么办?进退两难间,公司高层给出了一致的答案:为了城市建设,驾校必须搬,市场必须建。

为建设该农贸市场,大通公司将每年收入达到1千万元以上的鄂州汽校整体搬迁,并筹措资金800万元,腾出17亩地建设大通综合农贸市场。

2016年5月,农贸市场一期开业,收容吴都古肆东街以路为市的商户300余户,市场经营面积11550平方米。

范新,安徽人,在鄂州卖烤鸭卖出了“名声”。从老家来鄂州6年时间,在该市场被迫“挪”了3次地方,“刚开始眼看着老客户慢慢减少,都愁死了。”范新说,市场全部拆迁改造后,去年9月份租下了一个30多平方米的门面,老客户都回来了,新客人也在增加。

2017年,大通综合农贸市场荣获“全市先进农贸市场疏导场所”称号。

“四面”工程 改造升级

昔日“丑姑娘”变今日“美娇娘”

昨日,高温。邵小平又到鄂东水果市场内转了一遍,不少商户和他打着招呼。

自今年6月水果市场升级改造完成之后,湖北大通互联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邵小平没事儿就喜欢来市场逛逛,心里头说不出的舒坦。

鄂东水果大市场建于1999年,是鄂东南地区规模最大、品类最全、配套设施完善的水果专业批发市场。市场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门面109间,年水果交易量达2万余吨,年交易额达2亿元。

赵桂苏在水果市场做生意有26年之久,在他的记忆里,26年来,这里商客往来,熙熙攘攘,来这里买水果已经成了很多人的生活习惯。然而,年深日久,脏乱差的市场环境常遭诟病。

“地面的脏水到处是,一进来一踩溅一裤腿泥。”一旁购买水果的商户王女士说,她在这里进货也10年有余了,以前市场给她的感觉是拥挤、嘈杂,“烂水果、废塑料袋随地可见”。

“场地又脏又乱,夏天还有很大的异味。”说过市场的环境让很多客户望而却步,有时宁愿绕远路去价格偏高的地方买。

由于水果市场投入经营时间较久,设施较为老旧,市场“颜值”与我市文明城建设“格格不入”,拥堵、脏乱成为市民对鄂东水果市场的直观感受。

改变,随即而来。

为顺应城市建设发展需要,大通公司先后筹资400余万元,启动“四面工程”,即对墙面、地面、天面、脸面进行改造升级。对市场交易大棚、道路进行翻新、硬化和刷黑,并对厕所等其他设施进行改造,使市场硬件设施水平得到一定提升。

同时,由市场管理人员组织专人专班,每天上下货高峰期进行值班,引导进出车辆按专位有序停放。

“现在环境真是好太多了,夏天水果吃得多,我们几个朋友都是开着小车来搞批发。”市民李女士喜笑颜开的挑着水果。

昔日“丑姑娘”突变“美娇娘”,民生“短板”补上去了,市民的日子也越来越舒坦。

关停泊位 退出岸线

守护一江碧水还长江绿色岸线

吃过晚饭,78岁的汪厚佳穿好鞋,依旧和往常一样,去滨江公园大堤上走个来回,再回家休息。

这个习惯坚持了多少年,汪厚佳说他自己也数不清了。身边的家人、朋友都知道滨江公园这块土地对他而言有着不一样的感情。

2007年,大通经历了第一次搬迁。因市滨江公园建设需要,北门港实行整体关停,大通公司按要求搬迁北门港,拆除8处房产,面积达8881平方米。此次拆除搬迁,大通公司减少了5个泊位,减少250万吨作业能力。

这一次的搬迁,遭到大通所有员工的反对。自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大通就驻扎在了北门港,用他们的话说“减少经营效益是其次,可这是大通的‘龙脉’,怎么能拆。”不少元老级的员工哭、闹,说什么都不愿意拆。

“大通办企业的理念是‘打造诚信大通,服务回报社会’,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通贡献力量,那我们就要义不容辞。”大通“掌舵人”江明建含泪说完这句话,便带着员工拆除了位于北门港的码头。

2016年3月,大通“迎来”第二次搬迁。为配合我市“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大通将熊家沟港整体关停,减少400万吨作业能力,大多数客户流失,只有少数客户随搬迁转移到五丈港二期,富余工人100多人。大通克服困难,分流70人到五丈港二期,分流30人到洲尾港。

第二次搬迁还未“缓过劲”,同年10月底,根据长江饮用水源地保护,洲尾港也需要关停,大通面临了第三次的搬迁。

在其他企业众多码头处于观望的情况下,大通公司带头关停洲尾码头并及时拖移水上设施。2018年在相关补偿评估未定的情况下又带头拆除地面构筑物。

“保护好长江,不仅是对以长江水源赖以生存的鄂州人负责,更是为长江生态的未来负责。”邵小平说,大通的老领导一直教导的就是:企业所创财富取之于社会,就应反哺回报于社会,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

主动作为 勇于创新

调整发展顺应时代“新形势”

2015年,大通公司年产值达到2亿元。2016年,经历两次码头关停后,年产值下降一半。

“长期赖以生存的港口被连续关停,这个影响怎么弥补回来?”在外界对大通公司的前景表示担忧时,2018年大通的年产值追回近5千万元,今年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将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走创新发展之路。”邵小平说,长期以来,大通公司清楚地认识到,不论是关码头、迁汽校,建农贸市场等,这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必然之路,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符合市场需求,大通只有不断创新自我,才能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走在时代的浪尖。

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探索企业物流发展模式,走具有大通特色的物流发展之路。

运用大通公司拥有的自有港口码头、船舶、各种运输车辆、物流仓储基地等资源优势,大力加强区域性物流产业链建设。通过近几年的转型,目前,公司从物流代理、信息服务、陆上运输、仓储配送、港口装卸到水上运输形成了一个区域性完整的物流产业链。

大通积极推进与社会大物流网络的有效对接,先后在上海、广州、九江、南昌、武汉等地建立业务办事处,在外地开设了两家分公司,开辟了多条运输专线,并与全国各大中型城市的物流信息服务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通过摸索、整合、创新、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大通特色的“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商业盈利模式。

同时,大通公司发挥资源特点,抢抓机遇,主动对接临空产业物流模式;根据国家环保政策,对标上游企业变化以及公转铁、公转水蓝天保卫战要求,积极研究货物转型模式,加快总投资3.85亿元的鄂东南首座多式联运港园区建设;加快商业地产建设,将凤凰路东的2.6万平方米商业地产打造成鄂州新的商业中心。到2021年底,新增就业2000个岗位,税收5500万元。

大通千方百计提升企业创新发展能力,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担当,公司每年最低保证了1千万元以上的税收,并稳定了千余人就业。

担责任,始成长;尽责任,方进步。邵小平深有感触地说:“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新时代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大通将与时代同发展,力争在2022年实现由新三板转向主板上市的目标。”

鄂州融媒体中心记者:胡倩

责任编辑: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