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物件讲故事 | 油灯时代

听老一辈人说,他们小时候见到的油灯就是点香油的灯,灯捻是用灯草做成,将它放入倒有香油的灯盏中,点亮之后有黄豆大小的灯光,并且只能在晚饭前后点一下,其他时间基本是黑灯瞎火的。因为当时香油是稀罕物,连人吃都是一滴一滴的,谁家舍得成天点灯。 

等到我们小时候,使用的油灯叫“洋油灯”,是用一个空墨水瓶做成的。先找一个空墨水瓶,在瓶盖中间钻一根筷子粗细的圆孔,再找来薄铁片,卷成一根筷子粗细的圆铁筒,然后用自家纺的棉线做成灯捻穿进圆铁筒内,往墨水瓶中添一些柴油,一盏自制油灯就成了。之所以说是“洋油灯”,其实是那个时代国家工业不发达,还是一个贫油国,连老百姓使用的灯油都靠进口,所以称“洋油”,那时的东西似乎都带一个“洋”字:火柴叫“洋火”、自行车叫“洋马”、洗脸盆叫“洋瓷盆”等。 

虽然点灯的柴油比较紧缺,但是上学的学生早晚自习是离不开灯的,因此,再穷的人家也要让孩子有灯点。于是,上早晚自习的学生来回拎着小油灯,有的孩子还用硬纸糊成一个圆筒权当灯罩,再用一根短木棍挑着小油灯照亮上学的路。到学校,一个教室同时点亮四五十盏油灯,可以说是灯火通明。一盏盏油灯如同一丛丛烟囱,认真学习的孩子鼻孔黑黑的,不学习的孩子一会儿灯灭了,一会儿挑灯花玩,因此烧了头发和眉毛,放学回家免不了父母一顿打骂。 

老师们不用墨水瓶做灯,而是在一个高腿细腰的玻璃瓶上安一个台灯头,灯头中间部分叫鸭子嘴,里面有一根扁灯芯,并且有一根专管灯捻升降的机关,用手拧住小机关,灯捻能上能下,光线能明能暗。老师把台油灯往讲台上一放,教室里顿时明亮了许多,好像给同学们带来了无限光明,前几排的同学干脆吹灭自己那昏暗的小油灯,借老师的台油灯光专心学习起来。那时,对拥有一盏台油灯就是一种向往。 

油灯一直延续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电力发展,特别是建成了三峡大坝,使电普及到千家万户,油灯才退出了历史舞台。 

那个时代,人们最大的愿望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洗脸盆会说话”,今天这些已是寻常百姓的平淡生活。但是,每每回想起油灯时代,就有说不完的话。 

作者:邓州

责任编辑: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