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 | 船票的记忆

前些日子,家里进行大扫除,在一本《特别关注》里,偶然发现了几张旧船票,我翻看了这些沉睡多年的船票,勾起了我对往事的深深记忆。 

“弹指一挥间”,我来到荆楚大地,已有63个春秋。1956年夏,湖北武汉商校在江苏常州招生,计160名学生,乘火车从常州出发到南京,在南京弃陆改水,溯江而上,于同年8月13日晚到达武汉。 

从此开启了我们背井离乡的三年求学之路,经过三年的学习,于1959年8月毕业。我被分到黄冈地区商业系统,参加工作后与长江客轮结下了不解之缘。曾记得在汉学习期间的1958年寒假,回乡探亲,为了一张散席船票,排队买票用时长达26小时,饱尝买票难的滋味,让人叫苦不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武汉港西进东去全靠一条长江通道,上水去重庆要五天,下水到上海要三天。码头设施简陋,旅客手提肩扛行李,上下船在晃悠悠的跳板中上上下下,日晒夜露风吹雨淋。候船室“横条板凳”排排坐,人挨人,还常常没有位子,旁边全是打地铺的。逢年过节“一票难求”,平时买票也不是轻而易举,往往排队的队伍长达数百米,排队买票成常态。经常会看到售票窗口挂一块大牌子:“今日船票已售完,明日请早”,旅客显得很懊悔和无奈。 

曾记得63年前在南京乘大轮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由于我们都是刚从农村走出来的初中学生,遇到了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远离故土,乘坐火车,第一次进入大城市,领略南京风光,亲历长江,第一次乘坐长江大轮……上船前站在江堤上看江中庞然大物,竟有四层楼之高,长有100多米,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感。待上船后发现这艘船刚装修不久,富丽堂皇、灯火通明,客轮上竟有电影院,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把同学们都看呆了,想不到外面世界如此精彩。 

那时船上伙食相对火车而言,要便宜许多,菜分甲、乙、丙、丁四类,丰俭由旅客自定,旅客买好餐票依次坐上餐桌,有服务员把菜送到旅客手中,米饭和神仙汤是免费的。由于是第一次乘坐大轮,觉得一切都很新奇有趣,到后来乘坐的次数多了,就习以为常了。 

原来长航客轮不停靠鄂州港,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有客轮停靠,这样就大大方便了鄂州、黄冈及周边地区出行的人们。那时鄂州港没有候船室,购票、候船都是在趸船上。几十年时间,以一年回一次故乡计,累计的车船票有200余枚,但保留下来的不足50张。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机关干部有句流行语:“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黄冈、鄂州、武汉,三点一线画个圈,三地风光轮流转,几十年时间我被调动五次,于1977年定居鄂州,但我在鄂州生活已长达57年,也可以说是老鄂城了,日久他乡亦故乡,鄂州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去年我踏上了故乡的土地,惊喜地发现,我出生的地方变了,陌生中含着亲切,古老中充溢生机,令人自豪的是以前不足一米宽的泥土小路被百米宽的柏油马路所替代,再也不用担心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如今是道路平坦宽广,绿树夹道。来来往往所见到的是小轿车、摩托车、电动车、中巴、大客车,12路公汽一直通到老家的大门口。故乡的老街和小巷,已是无迹可寻找,春归的燕子平添几分觅巢的迷茫。静静的田园风光,蝶变成车水马龙的城市景象。 

故乡变美了,望见山水忆乡愁,水长长,路漫漫,让回乡的路一马平川,无限宽广。 

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于长江沿线的铁路、公路尚未修建,长江沿江城市之间的长途、短途客运,主要依靠长江水运,我的故乡在常州,要回乡探亲,走长江水路是唯一的选择。然而,长江客运在1988年达到极盛后开始渐渐转衰,至1995年客运量大幅下降,开始走下坡路,2003年宣布全部停航。 

出门在外的人习惯了以“天”计算行程,随着高速公路、铁路、航空先后开通,弃水走陆,弃船赶车,快捷抵达目的地成趋势,从此长江客运淡出人们的视线,仅成人们美好的记忆。 

这些年,交通出行的变化是天翻地覆大变样。从蒸汽火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又到动车、高铁。从“煤改油、油改电”,从低速到慢速,再到快速,仅仅是几十年时间,从以前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火车,到如今时速250公里的动车和时速350公里的“和谐号”“复兴号”,从彻夜排队,备受煎熬的买票“一票难求”到网络购票、快乐购票,“说走就走”,发生的巨大变化实在惊人。过去我回一趟故乡要几天几夜,而如今仅4个小时就可以进家门,真正是“千里故乡半日还”。 

以前绿皮车人多拥挤,超员成常态,有电扇无空调,现在坐动车、高铁都有空调,可以自由调节的软座椅,既平稳又舒适,长途的煎熬因速度和舒适度的提升而大大缓解。 

我从长江客运和绿皮车年代走过来,深有体会。每当我回忆挤船、挤火车的那些情景。耳边就会响起“呜——呜——”的汽笛声,就会情不自禁地打心底里对新中国的巨大变化,由衷感慨和自豪。更可喜的变化还在于出行物件上,原来乘船、挤火车是箩筐、扁担加上大布包或是大型塑料袋,农民工出行打工,挑着或背着被服、棉絮大件。而如今已演变成,头戴旅行帽,身背双肩包,手拖旅行箱,男女都一样,上下火车不慌张,都有座位不用抢,对号入座讲文明,出行的人们从容而自信,谈笑风生,舒舒服服去旅行,欢天喜地,平平安安回家门。 

旧船票引发的回忆悠长,巨变产生的感慨良多,让我心潮澎湃。 

作者:王炳祥

责任编辑:罗琼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