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沟之美,美在底蕴;东沟之殷,根在乡村。
金秋的东沟,天蓝地青、水绿村美,目之所及,甚为舒心。
近年来,东沟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惠民利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抓手,以产村融合、农旅结合为突破口,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开了美丽乡村建设新思路,踏上了乡村振兴新征程。
东沟,正从“眼前美”迈向“立体美”,从“一处美”变为“一片美”,从“点点盆景”到“道道风景”。
“三堆”转化成“三园”
上月初,在北京工作的小钟做了一件自己也觉得很丢人的事:半年多没回来竟找不到自己家门了!
不仅是小钟,住在茅圻村里的村民都忍不住地赞叹村里大变样了!
醒目的村庄入口标志、宽阔的柏油路面、整齐的交通标线、别具一格的村庄文化墙、崭新的村级活动场所、靓丽的路边绿化带,整个村庄犹如一幅美丽风景画,令人心旷神怡。
茅圻村老村支部书记钟之国对于村里发生的变化,除了点赞,就是拍照。
哪一户村民家门口变了,哪一条小街小巷变了,他都要拍下来发给常年没有回村的乡亲们看看。
76岁的钟之安,一家人定居在加拿大,看到钟之国发过去的图片后,已经买好了10月3日回家的车票,还跟儿子囔着要回来养老。
与钟之安有同样想法的,还有纪家湾村民钟志鹏,一家人都在厦门,以前1至2年才回来一次,还不在家里住。在他的记忆中,湾子房前屋后大大小小的垃圾堆随处可见,卫生差得很。
“没想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钟志鹏最近回家办了一件“大事”,他请人将屋子重新设计,准备装修,过几年回来养老。他说:“现在湾子都这么美了,我不能让我的家配不上湾里的‘颜值’。”
刘贤枝家门旁因地势低洼,又建有猪圈、鸡圈、旱厕,门口一条排水沟堵塞严重,污水横流。在村干部几次上门做工作后,才勉强答应将其拆除。
如今,排水沟全部硬化,门口种植了一些花花草草,成为湾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刘贤枝喜笑颜开,一边给花花草草浇水,一边嘀咕:“这做的真好,真好……”
今年以来,东沟镇围绕“扫干净,码整齐”,在保留农村原始风貌的基础上,攻坚“脏乱差”,大力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
东沟镇累计投入资金1560万元,各村积极开展村庄绿化美化行动,新增村湾绿化面积30余亩,拆除各类违建、厕所、猪圈等1260处,新建三格化处理的生态公厕15座,提档升级公厕5座,新增垃圾分类点16处,新增绿植500余株,新增草皮6800平方米,等等,各个村湾的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观。过去“三堆”(粪堆、柴堆、垃圾堆)占据的地方变成了“花园”“果园”“菜园”,别有一番风味。
建设环境美、人文美的乡村,东沟镇正在描画“美丽乡村”的长卷,打造宜居的乡村生活。
“抛荒地”变身“米粮川”
金秋时节,伯岩村景色宜人,瓜果飘香。
湖北长青生态农业产业园内,一座座大棚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基地负责人刘会雄正在大棚内仔细查看瓜果长势。鲜艳的火龙果还在热卖,基地就已种上了草莓。
伯岩村党支部书记刘波介绍,以前村民靠传统种植业收入较低,纷纷外出打工,村里一部分农田被闲置下来,变成了抛荒地。如今长青生态农业产业园结合现有优势,利用闲置荒地发展特色农业,既美化环境,又拓宽了村民家门口增收致富的渠道。
无独有偶,龙塘村原进村主干道,一年前还是一片被长期抛荒的岗地。如今,已建成380亩龙塘药材特色产业基地。
基地负责人金海兵先前在外务工,每次回来看到家乡的土地被撂荒,心疼不已,于是决定回乡将闲置土地利用起来,尝试种植药材。金海兵说:“回乡的初衷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让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路。”
村民张绍春把自己的3.2亩旱地租了出来,但他选择不拿租金,而是带地入股,参与年底分红。同时,依托药材基地搞订单式种植,由基地提供种苗、技术,包收购。目前张邵春已经开始试种,他信心满满:“荒地用得好也是块宝,接下来好好干就对了。”
村民张绍辉通过将闲置土地入股药材基地,进行分红,加上平时在基地务工,已顺利脱贫。
今年以来,龙塘村围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建成九汇苗木基地、油茶基地、中药材基地、光伏发电基地等产业基地,极大地增加了村民收入,村级集体经济提升至12万元。
在东沟,龙塘村只是“抛荒地”到“米粮川”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茅圻村张家湾村民流转了500亩土地,种植了油菜、湘莲、蔬菜、瓜果、红薯等,辐射周边100多名村民来务工。
土地得到了利用,为村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同时,实现了生态、生产、生活各项功能的有机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相统一,也让村民养成了不等、不靠、不争、不要的思想,走上了一条乡村振兴的道路。
目前,全镇生态农业基地发展到18家。醉金香、夏黑葡萄、南美白对虾、红心火龙果、绿宝石梨、秋葵油茶等特色农产品品牌越来越响亮,正逐步走上农产品博览会展台。
“南飞燕”悄然“归巢”
“在何书记的带领下,咱们村路通了,自来水管网升级改造了,用上放心电了,就连景色也美了不少,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提起大桥村的变化,80岁的老党员王能贵一个劲念何书记的好。
王能贵一口一句的何书记,就是返乡人才何欢乐。
2018年村“两委”换届,东沟镇党委成员在大桥村征求民意时,何欢乐高票成为候选人。
镇党委成员和村民都知道,在外从事13年桩基生意的他,有着稳定且可观的经济收入,要他回村谈何容易。
“农村的孩子对土地有着特别的感情。”何欢乐说,起初他也有过犹豫,但看着村民盼望家乡改变的眼神,他坚定了回来的信心。
2018年9月7日,从回村第一天开始,何欢乐一刻都不敢耽误。
第一天开始,就对全村16个小组进行了走访摸排,了解村情民意,知道村民迫切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自来水升级、电力改造、建设“四好公路”、拆除危房建凉亭、打造美丽村湾……近两年来,大桥村唯一不变的是天天在变。
农业农村发展,需要有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带头人队伍,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在伯岩村,村民刘华刚情系家乡,出钱出力,支持家乡建设发展,受到村民的交口称赞。
走进伯岩村三房湾,宽阔、规范的小游园映入眼帘。伯岩村党支部书记刘波介绍,之前小游园还是一片荒废的空地,是刘华刚牵头捐资建起来的。不仅如此,他将湾里空地都利用起来,准备再建一片果园。
今年,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刘华刚回乡看见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们“白加黑”“5+2”,为村里建设出力,心里感动不已。他意识到这是家乡建设发展的难得机遇,心怀家乡的他放下繁忙的生意,带头捐资,并带着工人频频返回家乡支持乡村建设。
村民刘传志家门口一棵果树占道,刘华刚三次上门做工作将果树砍掉,原本不乐意的刘传志如今看着湾子的变化喜笑颜开。
刘华刚说,下一步他准备和村干部一起,建果园、水库、文化广场……相信不久以后,伯岩村的“颜值”会不断提升,成为乡村发展的“新秀”,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
如今,一股人才回乡、项目回迁的热潮正在东沟涌动,农业大发展、农村大变样、农民大增收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正在东沟徐徐铺开。
文/记者胡倩
特约记者李君亮
图/记者琳茜
通讯员孟靖
责任编辑:邱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