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跟着民声走奔着难题去——看沙窝乡如何做好主题教育整改答卷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主题教育的考场,是为民服务解难题的工作实践。 

敲钟问响。为老百姓修路、建桥、做项目……沙窝乡开启主题教育整改进行时,将初心和使命入脑入心、入实入行,跟着民声走,奔着难题去。学得好不好,整改答卷里见分晓。 

最好的态度是实干 

近段时间,沙窝的“迎宾大道”有了大变化。 

汉鄂高速沙窝出口经牌楼村到新湾村的5公里道路,是进出沙窝乡的主干道。受高速公路辐射带动作用,通行车辆多,沿线有加油站、楼盘、集市,十分热闹。 

因为机场核心区建设火热,载重车辆进出频繁,这条曾让当地人颇有面子的路,被压出不少“创口”。日益繁忙的交通往来,使路面显得愈发局促。

“没有人行道,小孩放学的时候在车流里夹着走,真叫人担心。”“路上该有些绿化,省得有人总在旁边堆杂物。”…… 

主题教育中,乡干部下沉一线开展专题调研,“拓宽道路、美化环境”是老百姓反映最多的诉求,被列入立行立改问题清单。 

工人正在铺设人行道。

基础设施牵涉历史遗留问题,行之不易。“践行初心和使命,说一万次不如为老百姓办一件实事。”为了拿下这个“老大难”,乡党委书记李朝明带着班子成员,向上级争取资金支持,进农家做思想工作,“路面加宽、增设人行道、栽绿化植物,会影响部分商户的门前面积,以及一些村民的院子,我们要耐心疏导,把好事办好。” 

变化在一天天显现。加油站旁的一处空地,以前杂草丛生、灰尘密布,如今苗木葱郁、奇石错落,成为绽放在转角的风景;牌楼街上,积年的土堆和杂草被清理,栽下造型别致的树木,被改造成路边的小游园…… 

李朝明酝酿着,修完这条路,还要把通往保团村,以及水月村到赵寨村的路按照“四好农村路”标准修整,全面改善乡内公路环境。“解决群众所需所盼的问题,是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的途径。”他介绍,全乡党员干部积极领办实事,已解决立行立改问题五条,化解沉疴痼疾,检验学习成效。 

最好的技巧是用心 

最近,新湾村得了个“聚宝盆”,而它以前其实是个烂泥塘。 

新湾村临近机场项目施工现场,村委会前面有处水塘,作为花马湖水系综合改造项目施工料场。项目建设挖出的泥土把水塘填平了。今年2月,料场退出,地空了下来。 

主题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走访调查工作不断深入。“空出来的地怎么用,怎么产生效益?”群众多次提及这个问题。可这片地有近五千平方米的面积,想利用好,没有点实力还真撬不动。干部们愁得直挠头。 

“诸葛亮会”被搬进主题教育会场,大家开启头脑风暴,要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带着问题深入学习,在学习中寻找答案。一个“金点子”蹦了出来:机场项目开建后,村里涌进八百余名外来人口,餐馆增加了21家,每到饭点,街上车辆拥堵,停车难。这块空地离街道不到五十米,做停车场最好。 

想法不错,大家讨论热烈,充满憧憬。但项目招投标价格出来后,再开会许多人就默不作声了。 

“建设费用要86万,我们原是省级贫困村,哪有这么强的实力去投资。”村支书李水生心里也曾犯嘀咕,觉得难度太大。 

他将情况跟上级部门以及对口帮扶企业湖北国际物流机场有限公司汇报,同时也算了一笔账:停车场建成后,预计可停130辆车,每年停车费收入5万元左右,还能改善交通和环境。停车场周边做20间钢结构门面房,把集镇上占道经营的商贩转移来,不仅有利于集镇整治,又能每年为村集体增加5万元租金收入。 

利民之心引发共鸣。机场公司支持56万元,市交通局支持15万元,沙窝乡支持15万元,让这个扶贫项目从思路变为现实。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李水生得意地说,“现在停车场基本完工,晚上村民常来跳广场舞。经济、环境、文化效益一举三得。” 

最好的答案是为民 

胡桥村9组小港上有一座桥,建于40多年前,村里人习惯叫它危桥。一是因为这桥年久失修,桥体破损;二是因为桥面只有3.5米宽,没有护栏且在转弯处,发生过多起事故,着实危险。 

主题教育抓整改,改什么?村“两委”问计于民,老百姓对修桥呼声强烈。但动土意味着用钱,胡桥村是贫困村,修一座桥对村里来说,有不小的压力。 

“群众反映的还有其他问题,要不先从简单的做起。”“把材料写好点,报上去也能完成任务……”“退堂鼓”的声音渐起。 

是真抓实干?还是虚晃一枪?“如果整改避重就轻、避实就虚,主题教育就成了‘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假把式。”村里下定决心,将修桥作为立行立改项目。 

在对口单位市委办的帮助下,胡桥村向交通部门争取到40万元资金,工程顺利展开。桥面拓宽两米,加固桥体,加装护栏,与村湾主路连成一体,方便了胡桥村和保团村一千余名乡亲出行。 

“以前,桥是用木头做的,发大水被冲垮了,后来用的水泥板,也不结实。现在,桥身里面扎有密实的粗钢筋。”70岁的村民汪光富常来当“监工”,看见这桥修得扎实,他心里才踏实。 

眼下,桥面已通车。桥边有亭子,周边是彩绘的房子,别有一番景致,常有村民在附近转悠。 

“桥建好了,不能再叫危桥了,起个什么名呢?”“就叫‘连心桥’,党员干部真心为我们办事,不是喊空话、走形式,大家才能心连心。”村干部和乡亲们的对话,夹杂着笑声,从桥头飘到村口。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郑博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