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梁子湖畔初心故事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行最美之事、扬仁爱之心,虽然都只是人潮人海中的甲乙丙丁,却用平凡铸就骄傲。

骆传华为打造美丽乡村捐资十万元;孙传帜为大屋孙湾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乡村产业不遗余力;但绍太年逾古稀不服老,热衷于村级各项公益事业,献计献策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涂家垴镇注重挖掘、宣传一批可敬可信可学的身边典型,让先进典型“接地气”,让学习典型“成自觉”,掀起“学习英雄张富清、坚守初心担使命”的热潮。

连日来,记者在涂家垴镇,每天都被那些“初心”故事深深打动。听,那平凡岗位中的初心、扶贫路上的初心、退休不褪色的初心、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初心、战火洗礼的初心,通过一个个初心故事一同寻找入党的初心,牢记党员的使命。

孙传帜

扎根故土守望乡愁

忙忙碌碌一年,又到了瓜蒌收获的季节,昨日,在涂家垴镇南阳村大屋孙湾的瓜蒌生产基地,孙传帜和村民们忙碌地采摘成熟的果实,黄澄澄的瓜蒌挂满了藤蔓,到处是一片丰收的喜人景象。

“今年预计纯收入可达到20万元。”孙传帜和村民脸上挂满了笑容,干得更带劲了。

孙传帜和基地务工村民晒瓜子

孙传帜,今年72岁,曾任南阳村大屋孙湾村民小组长。2013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孙传帜回到家乡看到别的村湾美得像花园,而自己湾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心里十分不是滋味。

2013年底,他带上妻子毅然返乡。孙传帜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到附近几个村进行考察,召集村民开大会,共商村湾发展大计。

“全湾80户村民全票通过,全都同意建设美丽乡村。”孙传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大家的期盼让他鼓足了干劲,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将大屋孙湾建设成美丽乡村。

乡村建设,规划先行。孙传帜特地找到在华中科技大学任教的远房亲戚荣海教授,请他帮忙规划。

孙传帜明白,家乡建设最缺的是资金,村民商讨的结果是捐款集资,自建家园。孙传帜一家带头捐资10万元,乡亲们很快自发响应,在外的致富能手大力支持,有的人一次捐上万元、几千元,少的也有两三百元。最后,在孙传帜带动下共筹措资金30余万元。

规划设计好了,资金也到位了,大屋孙湾迈开了改变的步子。

孙传帜带领村民拆除旱厕40余所、违章建筑10余处,彻底清除卫生死角,新建生态公厕4所,实现全湾无旱厕,实施主干道硬化、绿化、亮化工程,修筑排水沟2千米,新建村民健身广场,购置多种健身器材。

同时,孙传帜还主动带头拆除自家旧房,带动全湾实施民居改造18户,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配备保洁员2名,彻底改变原来的“脏、乱、差”现象,使大屋孙湾美名远播。

“湾内环境好了,可收入呢?”孙传帜再次召开村民大会,提出了利用好村里的抛荒土地,发展乡村产业的举措。

孙传帜积极筹措资金,再次带头捐款10万元。他的善举在大屋孙湾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踊跃捐资,共筹集资金25万元,引进安徽潜山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皖蒌8号”品种,种植面积达180亩。

村民熊克珍在基地打工,她说:“我要感谢孙组长帮助我脱贫了,现在在家门口一年能领1万多元工资,以前做梦都没想过。”

眼下,仅周边的大屋陈湾、细屋陈湾、大屋柯湾、孟田铺湾就有20余户村民在这里打长工。瓜蒌基地仅两年时间就为村里增加了集体经济20余万元。

很多人不解:孙传帜儿子生意做得红火,原本可以在大城市里过上优越的养老生活,为何要回家乡吃苦?他说:“只想实实在在为湾里做点事,让湾里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骆传华

心中有民退而不休

拄着拐杖到湾子里转转,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已成了骆传华每天的习惯,他说现在自己一天都离不开脚下的这片土地。

骆传华,涂家垴镇公友村的原党支部书记。为了实现公友村骆家湾美丽乡村建设这个梦想,身患重病的他时时忧心的却是“脏、乱、差”的环境。

骆传华与妻子一起为树木翻土、浇水

今年6月,涂家垴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拉练检查,骆传华拄着拐杖,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宣传环境卫生知识。

村民们被老书记的真诚和精神感动,主动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骆传华组织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共谋建设规划,资金来源等问题,召开村民理事会,成立了骆家湾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在村民的一致推荐下,骆传华任理事会会长。

骆传华带领理事会成员出谋划策,通知村湾在外的名人志士回家乡献计献策,鼓励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团结一条心,扭成一股绳,把骆家湾打造成美丽和谐的村庄。

骆传华儿子骆明学在外经商,得知父亲建设美丽村湾,捐款15万元。在骆传华的带动下,全湾共捐款四十多万元。

“哪里在施工,骆传华就拄着拐杖守在旁边监督工程质量,我喊他回来也不回。”老伴张珍秀眼眶泛红。

外人不知道的是,在建当家塘的时候,骆传华身体非常不舒服,他每天早上4点多就起来去卫生室打针,打完针就到施工现场督促施工,张珍秀看在眼里,心里难受,劝多了骆传华就“不耐烦”了:“这是大家的当家塘,不能有半点偷工减料,不看着点怎么行。”

“不准吃一餐饭、抽一支烟、喝一口水、拿一分钱报酬。”骆传华定的“四不准”所有理事会成员都记得滚瓜烂熟。

骆传华说:“捐资的钱只能用于家乡建设,其余的开支一律不准。”在施工时,为了抢抓时间,开挖机的陈师傅没办法回家吃饭,一连半个多月,骆传华就把他接到自己家里来吃,所有开支都算自己的,不动用理事会一分钱。

为了确保用好来之不易的每一分钱,必须让每一笔钱的开销都做到公开透明,让村民放心,让群众满意。骆传华在建立的村民代表群里,将每天资金的进出账目公布,涉及到几角几分都写得清清楚楚。

如今,骆家湾1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已硬化,重新修建当家塘土方工程已完工,各项工程都在有声有色筹备计划中。骆传华每天依旧拄着拐杖,风雨无阻,到施工现场查看工程进度,查看工程质量,检查工程施工安全……

但昭太

余热生辉温暖乡邻

谈起涂家垴镇畈上但村近年来的发展情况,但昭太有一肚子话要说。昨日,记者走访他家时,但昭太拿出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畈上但村的变化和他对党感谢的话语。

他说:“咱们国家越来越富强,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作为一名老党员,我将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如今,但昭太虽然年逾古稀,但是村里的各项公益事业都离不开他。

2003年,村级公路硬化,在无集体经济的情况下,村组织召开公路建设群众大会,会上大家一致推荐老党员但昭太加入建路组织机构,担任建路理事会会长。

公路建设村级没资金帮扶,除国家补贴外还有70%资金缺口,怎么办?

但昭太与村组织协商如何解决公路建设资金不足问题,规划公路建设方案。但昭太争取村民为家乡建设捐资的同时,积极向有关援助部门求助,递交申请报告,努力争取资金,解决了畈上但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

2014年,畈上但村渡改桥工程在上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如期开工,但同样遭遇到了资金不足难题。

如何解决?在村民大会上与村民代表共谋方案,除利用好政府资金外,积极与村里在外工作的人士联系,争取支持,为家乡建设捐资,再鼓励村民自筹资金。经过多方筹措,最终圆满解决了建桥资金缺口。

“终于要建桥了。”78岁的村民但宏炜老人介绍,因为村民的农田全在高桥河港边,就是现在的桥对面,过去农田施肥、收成等全靠肩挑背驮,费时又费力。

但昭太深知这个桥对村民的意义,在工程建设期间,不顾身体的不适,整整大半年时间,每天深入工地监督工程施工。“水泥和沙的比例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来,不能有一点的马虎。”由于管理到位,工程保质保量如期竣工。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现在村民外出务工者多,如何实现土地流转,解决好村土地面临抛荒的现实问题?但昭太始终坚持一个原则:维护和关心农民的切身利益,多渠道引进资源解决土地抛荒问题。

通过他的献计献策,如今畈上但村1100亩农田成功实现流转,鄂莲六号莲藕基地建成;旱地150亩由村收包,成立了中药材腊米基地,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但昭太在修剪村内花草树木


但昭太家庭条件一般,还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但他生活乐观,特别关注村里老人,村里哪家哪户有点什么事都喜欢找但昭太聊聊。

但昭太清楚地记得今年是他入党的第48年,他说:“今后我还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用心做好身边的每一件服务大家的小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担当。”

文/图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胡倩

特约记者:李君亮

责任编辑: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