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企业应紧盯市场

企业的战场是市场,向市场要红利是企业的本质。 

这本是一个没什么新意的话题,但最近笔者与朋友聊天时,不禁因此引发了一点感慨。 

聊天中,某君说手头有些资金,眼下不知道该如何利用。大家各抒己见,很是热闹。不料,此君突冒一句:“哪些领域是有政策扶持的?能不能搞到优惠政策?”听后,笔者谈兴顿减。 

想干点事,首先考虑的是政策扶持,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件好事,因为他关心的已不再是“门槛”问题,相反是在寻找好政策的扶持。应该说,这是营商环境发生改变的具体体现。 

不过,政策与市场,对创业者来说,到底哪个更重要呢?市场当属首选,至于政策优惠,恐怕属次之。否则,有好政策而没开拓出好市场,就如马扶上去了却跑不动,似乎跟瞎折腾没什么差别。 

正如,有专家说“老找市长的企业不一定是好企业”,因为政策红利是支持不了企业长久发展的,盯着市场红利谋发展,向市场要红利才是企业的本分。老是指望政策红利过日子,日子过得恐怕有些难。央视11月18日报道,被广泛关注的“加水就能跑”的青年汽车破产了。根据此前相关报道,青年汽车跟河南某地的合作,其卖点便是所谓的高科技“水氢发动机”,而当地给予了土地、税收补贴、贷款,以及新能源方面的补贴等优惠政策。 

政策与市场,应该说各有各的坚守,二者相得益彰。政策是国家给企业安装的助推器,作用是扶企业“上马”,再“送一程”;市场是企业的草原,企业是主角,只有主角驰骋竞逐,逐市场水草而居,才能开疆拓土。 

11月18日的《鄂州造大型激光切焊一体机出口印度,打破欧洲设备垄断》是本报的一篇报道。应该说,这是武鄂协同发展,重在延链做好配套的开放性高质量发展思路成果之一。 

驰骋竞逐,逐市场水草而居。如果了解华工科技的发展历史,便知其在政策与市场之间是如何选择的,是如何坚守自己的本分、心无旁骛干实业,实现校企涅槃。早在1971年,华工科技便设立激光课题组,开启中国激光技术研发的序幕,成为中国激光技术和行业的发源地。从无到有,一路克难向前。到2017年,华工科技年营业收入近50亿,成为行业翘楚,并成为中国“智”造的引领者。 

那么,他们又是如何看待政策红利呢?一份资料中这样写道,“起步阶段得到了国家或省市的创新基金支持,这些基金钱虽然不多,但极大地鼓舞了企业员工的士气,使他们在市场中拼搏有了底气。” 

“士气”“底气”,这便是政策红利所起的最大作用。其前提呢?当然少不了华工科技对自身核心竞争力与对市场攻防研究的自信。 

不能不承认,当下“找市长”的企业仍存在,有的打着各种各样的时髦旗号,阔论创新创业,实质上,其抢政策红利的心理恐要多于抢市场红利。这种现象不利于高质量发展,特别是当一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了关键阶段。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会越来越大,企业更能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分。相信,类似“打破欧洲设备垄断”的企业高光作品也会越来越多。 

作者:李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