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临空”呼之欲出——鄂黄黄临空经济发展态势观察(中)

在鄂东,武汉、鄂州、黄石、黄冈4座地级以上城市,主城区之间相距最远不超过100公里,鄂黄黄之间更是不足50公里。

今年8月,黄冈市委把临空经济列入做强做优的五大产业之一,要求加快突破。

10月,黄石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以鄂州机场为依托,构建全域临空经济区。

“周边城市都想搭上这趟发展快车,行动很快。作为机场所在地,我们不能高枕而卧。”鄂州市领导充满紧迫感。

规划先行 抢搭快车

今年3月14日,《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总体方案》获省政府批复。12月4日,经省委编委批准,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正式成立,管理机构挂牌,对区域内乡镇实行托管。

“近水楼台先得月。鄂州发展临空经济,优势无可替代。”鄂州市市长刘海军介绍,国家迄今共批复14个临空经济示范区,全部由机场所在地申报。

根据总体方案,鄂州市临空经济区总面积348平方公里,占全市陆地面积三分之一强,其中规划面积178.7平方公里,按“一港五区”展开空间布局,即以机场为核心建设国际航空物流港,在其周边打造产城融合发展区、先进制造引领区、航空物流聚集区、生态基底保护区和综合服务创新区。

黄石、黄冈两个“伙伴”也行动起来。

黄石决定,将临空经济区起步区选在大冶还地桥镇,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拟先期开发8000亩至1万亩。黄石市委书记董卫民反复强调“大临空”理念:“鄂州机场是世界级机场,黄石全域都是临空区。”

黄冈率先制定完成临空经济区概念性总规,核心发展区确定为黄州、团风、浠水的滨江地带。

建桥修路 连通机场

鄂州机场到黄冈市区的直线距离,比到鄂州城区还近,仅一江相隔。

“当务之急是尽快把鄂黄第二过江通道——鄂州长江大桥建成。”黄冈人心里清楚,大桥不通车,临空经济无从谈起。

今年4月,黄冈与鄂州签署协议,共同推进大桥项目。目前,桥型、桥址已确定,大桥上层为高速公路,下层为市政快速路。建成后,从鄂州机场经大桥可向北直通武鄂、大广等高速公路,也可在15分钟内通达黄冈市区,使机场的腹地大为延伸。

对于正在加快建设现代港城的黄石来说,与机场的连通,可使公、铁、水、轨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无缝对接,最终打造出“30分钟”临空经济圈。

该市交通部门介绍,目前正重点推进机场高速、203省道、武鄂黄快速通道等“1+6”快速干线公路建设;依托武九高铁,推动空铁联运;加快推进有轨电车建设,预留轨道公共交通直达空港、接入武汉的通道条件;加快黄石通用机场规划建设,打造高端商务、应急救援“空空联运”通道。

作为鄂黄黄临空经济区“主场”的鄂州,交通建设更偏向于对接武汉。鄂州市委书记王立介绍,正在编制的武汉大都市区规划,鄂州作为唯一的地级市被全域纳入。鄂州机场建成后,武汉将成为继北京、上海、成都之后全国第4个拥有双枢纽机场的城市,推动武鄂加快协同发展,为将来武鄂共同争创国家级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创造条件。

据介绍,鄂州拟与武汉共同规划建设从天河机场、阳逻港、三江港到鄂州机场的铁路和高速公路,争取19号线、30号线地铁延伸至鄂州。

畅想“长江第一湾”

专家认为,从武汉到鄂黄黄,这段长百余公里、宽30公里、沿着弯曲长江岸线延展的地域,已是湖北生产力最发达、创新能力最强、生产要素最富集的所在。未来,随着鄂州机场起飞,这里有望成为支撑中部崛起的“长江第一湾”。

采访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感受到三地“时不我待”抢抓机遇的火热激情,也聆听了三地负责人对于从国家和省级层面进行统筹引导、政策支持的期盼。

黄冈产业发展尚不充分,政府财力薄弱,期盼将“鄂黄黄临空经济区”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先导产业引入等方面予以更多支持。

鄂州在服务机场建设过程中,配建了大量道路、管网、生态治理等项目,资金压力空前。省发改委一份调研报告也认为,由于全力投入机场配套建设,鄂州未来几年新项目将面临选址难、落地难,确需国家和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和大力支持。

黄石方面,市委书记董卫民在对黄石电子信息、生活服务等适空产业的优势充满信心,同时希望省里在政策层面加强产业布局方面的引导,争取把鄂黄黄临空经济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

据了解,省发改委已编制印发《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对武汉、孝感、鄂州、黄石、黄冈的临空经济区建设进行统筹,重点调整了产业布局规划,下一步,交通、口岸等建设规划也有望实现一体化协调。

新引擎牵“机”而动——鄂黄黄临空经济发展态势观察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