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青山如黛,蓝天白云自成装扮,小山村富民长卷徐徐展开,“乡情山水”化作诗与远方……
让乡村富起来、美起来,是刘畈村“两委”的初心和不倦坚守,是该村一心一意谋发展,坚定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担当和作为。
守住青山绿水,留住美丽乡愁,把产业当景观,把农村当景区,刘畈村蹚出了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红色堡垒上花争艳
刘畈村,村子不大,却有不少光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省文明村,全市“七五”普法先进村。
是怎样的一种干劲,让小山村获得如此多荣誉?又是怎样一种精神,引领小山村在小康路上一路走来,在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中砥砺前行?经过一整天的采访,答案逐渐清晰,党建引领,筑牢红色堡垒,释放最大动力。
乡村富,关键靠支部。刘畈村“两委”一班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引领群众团结一心,共谋发展。
除了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活动,刘畈村还创新实施了党员“网格式服务”,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村党支部书记王小明说,全村有119名党员,被划分为3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党员作为“网格员”,做好政策法规宣传、文明新风倡导、矛盾纠纷调解等,服务村民。
今年春季,村民刘喜龙和王景辉因为一垄地的占用问题吵了起来,“网格员”刘吉洁知道后,赶紧去劝解,经过几番说和,最终两家和好如初。
王小明说,实施党员“网格式服务”以来,刘畈村党员共解决村民生产生活难题23个,办理各类事项53项,村民需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村里有党员“网格员”,每名党员都设有“责任岗”,包括环境卫生维护、村务公开监督等。驻村“第一书记”王昕说,“设岗定责”增强了党员的身份认同感。
69岁的老党员王有民负责“环境卫生维护岗”,有事没事就在路上转,发现谁家门前有垃圾,就去督促收拾,有时直接自己扫起来。“你看这路,我保证连一个纸片都少见。”王有民说。
让乡村治理和服务“无死角”,已成为该村的努力方向。
刘畈村有一条“宝贵的经验”,那就是民主管村。每逢大事,村里要先听老干部、乡贤、村民代表的意见。
村里建了两个微信群,一个“说事群”,一个“议事群”。“说事群”专门用来发布信息,而“议事群”则供全村人讨论使用。
“有事摆到桌面上。”王小明说,建立微信群,是村里“自治”“德治”“法治”的“三治”制度中的一个具体做法。“村里的大事小情都摆到了明面上说,真正束缚住了‘小微权力’,矛盾和误会少了很多。”
村民王友磊没有想到,在自家小板凳上向村里干部随口说出的困惑,竟真的改变了村里的决策。“村干部与村民一起围坐在小板凳上聊天,亲如一家。”王小明说,通过“板凳家访”“板凳决策”倾听民声、汇聚民智,“小板凳”在架起干群连心桥过程中发挥“大作用”。
一次,村“两委”召集12个老干部代表集体讨论一个议题:村里建一个养老院,怎样更好提供服务?
大家挨个发言,中间有插话、有打断、有观点碰撞。王小明说,各位老干部的意见与建议都被详细记录了下来,之后村“两委”将再开会研究,指定专人形成方案后再提交。
眼下,在刘畈村,无论大事小情,“有事,好好说”已经成为口头禅,借助“村民说事”平台,民意“零距离”,干群“面对面”,一起求出了发展的“最大公约数”,画出了和谐的“最大同心圆”。
惠民富民中谋幸福
百亩花海,竞相绽放。桃花谷的桃花,引数千游客纷沓而至。
方杨林是刘畈村人,2016年回乡流转荒山坡地300余亩种桃树,建起桃花谷家庭农场。
每年开春,这里人流如织,闻香赏花者排起长队。“进村的路被车堵得水泄不通,村里的餐馆爆满。”方杨林难掩心中的喜悦。
“在桃花谷看花,游客还可去附近的七里冲生态果园采摘脐橙、胡柚、桑葚等,体验农耕生活和文化。”王小明说,“我们将计划举办桃花节,并将连片开发,倾全村之力为乡村旅游做好配套。”
“1斤脐橙,送到集市上卖,不过三四元。游客现摘的,八九元一斤,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七里冲生态果园老板张丽萍说,美丽的桃花积聚了人气,也让村民拓宽了致富思路。”
整治村容村貌,改扩建村湾道路,修建当家塘安全护栏,清掏水沟,新建劳动力市场,新建生态公厕,将村打造成“生态宜居地”,让村民们依恋家乡,热爱故土。
环境越来越好,人气越来越旺,服务越来越细致,刘畈村的变化,让入驻多年的企业老板们更加坚定了创业信心和决心。
2017年年底,村里引进了酷牛有限公司,该公司前期投入1000余万元,经过近两年的发展,该公司的营业额在逐年稳步增长。“下一步,我将再扩大投资额,通过网络让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酷牛有限公司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刘畈村与黄石市区接壤,汀黄公路、大广高速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今年,该村在靠近黄石市下陆区的宋家畈流转土地300亩,建设仓储物流业,主动对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
村集体经济在壮大,村富了,如何带动全体村民富起来,是村“两委”一直思考的问题。
就业是村民实现脱贫致富最有效途径。近年来,该村先后投入200余万元,在村里蒋家堰处新建了一个占地面积3.5亩的农民工劳动力市场。
每天清晨5:30,这里聚集了数千名劳动力,有泥工、木工、瓦工等20个工种。在该市场的大门处,村民们通过户外彩色显示屏里的招工信息,主动到招工单位登记处现场登记,实现“立即登记立即就业”的快捷模式。
该市场还开展了“技能帮我找工作”“春风送岗位”“帮您维护劳动权益”等活动,实现从免费职业介绍,发展成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劳动力保障事务代理等“一站式”服务。辐射花湖镇、杨叶镇、浠水散花镇、黄石马鞍山社区等,为5000余名劳动力实现在离家不远处就业。
“村庄变美了,闲置土地盘活了,村民在离家不远处找到了工作,生活开始富裕了。”村民刘伍民说,现在刘畈村人均年收入都在近两万元左右,相比5年之前,翻了番。
满满乡愁里写振兴
如今,走进刘畈村,小洋楼傲然挺立、设施俱全的文体广场建设一新、时尚漂亮的幼儿园、卫生院,都在彰显着这座现代化小村的美丽蜕变。
村头,阵阵欢笑声清脆悦耳,老人们坐在一起唠嗑聊天,几个孩子在广场上尽情玩耍。
王昕介绍,刘畈村实现了垃圾、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和水冲式厕所全覆盖。村民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集中引导到生态池里进行技术处理。在生态池净化过程中,看不到污垢,闻不到臭味。
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重在维护。今年45岁的刘春燕是村里的“美容师”,看着村子环境一天比一天好,她比谁都高兴:“每天都会对村巷清扫一遍,然后由村里的环卫车统一收集垃圾。潜移默化中,乡亲们爱护环境卫生的意识也越来越高了,刘畈村就像城里一样漂亮了。”
人居环境日益改善,文明新风在刘畈村也树了起来。该村开展了“好婆媳”“好妯娌”“五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让每一位村民都争做文明人。同时修订了村规民约,建设文化墙,制作宣传展板,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节约、文明理事的社会风尚。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产业日渐兴旺、乡村治理改善,“村级福利”增多、一系列可喜的“连锁反应”也在发生。
给老人发放高龄补贴,给贫困孩子考上大学发放鼓励金,给贫困党员发慰问金,给村民免费安装有线电视、宽带网,有的还直接给村民现金分红……在这里,村民们享受到了“村级福利”。
“以前集体一有钱,大家就盼着全部分光。现在不同了,对发展集体经济都是鼎力支持。去年,村里一笔20多万元的集体收益,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村民们态度斩钉截铁,‘不分,不分,用于继续投资!’”王小明说。
村民方水平说:“刘畈村建设好,福利多,那是因为村集体有钱。我们坚决要求暂时不分钱,全部投入搞发展,就是希望今后也有好福利。”
在刘畈村,我们欣喜地看到,农民素质提升了,干群关系融洽了,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在这里破茧成蝶。
刘畈村,欣欣向荣。
文/图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戴静
责任编辑: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