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在前 责任在肩——向防“疫”一线的逆行者致敬!

当疫情暴发的时候,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是医生不是护士,却依然放弃休假,选择勇敢逆行,汇总数据、摸排情况......从春节前到现在,她们已经连续上了12天班了。每天从早到晚忙着社区疫情防控,组织社区卫生消杀、为进出人员测量体温、帮助居民出行调度车辆、关注密切接触人员......他们不是“白衣天使”,却是合格的“后勤保障兵”,每一位社区工作者都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点努力,帮助这座城市的人们,帮助这座我们自己的城市,回到它原来的样子。



社区书记私人电话变热线



“妈妈,妈妈,我要抱抱......”曹伊灵在灶前一手抄着菜,另一只手还在接听居民的求助电话,一岁多的二宝还一直扯着妈妈腿,奶声奶气的要抱抱。

作为澜湖社区党委书记,曹伊灵每天接打100多个电话,常常白天在社区里忙得手机一天充三次电,晚上回到家还要抱着手机“云办公”,忙到12点多才能安心睡下。



1月29日凌晨,接到辖区居民李女士电话,非常急躁的称自己两岁多的女儿有点发热,需要紧急就医,她一边稳定李女士情绪,一边协商调度社区应急车,同时与交警部门协调车辆放行事宜,半个小时就将孩子送到了医院就诊。

自防控指挥部7号令下发后,社区书记的私人手机号和社区办公电话就公布在大众面前,24小时全天候接听居民的求助电话。有的产妇要去妇幼做孕检、有的老人需要去医院做透析、有的居民需要给老母亲送饭......“每天从白天到凌晨我都要接到无数个电话,私人电话已经变成了热线电话。”曹书记说。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


“曹主任,董婆婆一个人在家,出现咳嗽、胸闷、乏力等症状无人照顾,可咋办?”1月31日上午社区工作人员电话回访得知,董婆婆的老伴因发热已于大年初一入住市二医院,只剩董婆婆一人留守家中。社区书记曹伊灵立即与其直系亲属联系让其派人来护理并紧急送医,但其亲属拒绝来照看老人。随后,社区书记曹伊灵和副主任周姣燕两人买来面包和方便面送到老人家中,并嘱咐老人不要出门,要居家隔离。同时,叮嘱网格员做到一日四次回访,密切关注董婆婆的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及时提供帮助。

生活守护的是小家

工作守护的是大家

自从新型肺炎疫情袭来之后,社区16名工作人员每天都奋战在防疫前线,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帮助。

“您母亲要吃什么菜,跟我们说,我们现在就去买!”社区工作人员张海芬一边说,一边记录着要买的菜品。点菜的是社区居民汪女士。疫情发生后,主城区机动车辆禁行,汪女士的父母亲年迈,已经6天没有出门,家里已经没有新鲜蔬菜了,汪女士这才找到社区寻求帮助。问清采购物资后,张姐立即买来两袋新鲜蔬菜为两位老人送到楼下。



1月29日一大清早,澜湖社区网格员接到居民求助,称家属因确诊感染了新型肺炎,目前已在医院隔离治疗,为确保其他家人安全,需要对家里进行全面的清洁消毒,由于情况特殊,自己怕影响他人不方便出门购买,希望社区能安排人送84消毒液来。社区网格员在接到居民求助后,立即前往居民所住的小区楼栋,为其送去消毒液,并跟居民通话,叮嘱其近期在家进行隔离观察,不要出门,注意通风、勤洗手、多喝水,在家也要戴口罩,并告诉他们不要惊慌,随时观察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





1月31日上午,有居民向社区反映自己居住的小区文松花园小区无人消毒,社区副主任周姣燕二话没说,拿上5瓶84消毒液亲自为文松小区电梯、楼道等公共区域进行消毒。



“我们倡议全体居民做到:“三不”:不串门、不请客、不聚会;“三少”;少出门、少上街、少握手;“三多”:多通风、多喝水、多洗手;“三戴”:戴口罩……”从大年30到今天,社区“小喇叭”巡逻小分队的身影每天都会出现在辖区各条大街小巷。



不仅脚步要走到,信息传递的速度也得高效。计生专干刘丹每天将社区各类数据汇总的信息第一时间上报。







在这场没有硝烟却有生死的战斗中,每一名社区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都以忘我的工作状态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需要何等的勇气,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有家人在等候,虽害怕但从未退缩,让我们一起向奋战在一线的社区工作者致敬!

在此我们呼吁每一位居民朋友:

请大家接到社区工作者电话和入户排查时,

积极配合!

请大家给他们一点理解与关心,

交谈时也请您能佩戴好口罩,

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他人。

责任编辑:熊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