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忠诚写在战疫一线!

把忠诚写在战疫一线

——中国纪检监察报专访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纪委书记杜静

“杜书记,这是今天医院接受社会捐赠的总体情况。”2月28日晚上11点,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纪委书记杜静收到这条消息后,才算结束当天工作。自1月下旬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每天不管等多晚,她都要看到当天数据才能安心。

杜静此前一直在市纪委监委工作,1月13日刚刚调任鄂州市中心医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在她的办公室案头,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天的工作日程。

8∶30,参加院防控工作例会,安排布置当天工作,危重症患者转院治疗、物资领用采购、食堂送餐等,全部过一遍;11∶00,对群众反映有关问题进行核查,安排纪检监察干部调取证据;下午3∶30,对医院有关人员进行谈话,到办公室做其思想政治工作;19∶00,对医院需要报送的表格进行摸底;22∶30,核查当天捐赠物资统计情况……这,就是她一天的工作量。

“来医院上班不到一周,疫情便发生了。我治不了病救不了人,能做的就是发挥所长,履行好监督职责。”疫情没有给杜静太多时间去熟悉环境熟悉人员,只能启程便冲刺。

疫情发生后,鄂州市很快就出现医疗物资短缺问题。1月26日,包括市中心医院在内的多家医疗机构向社会紧急求援。很快,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捐助似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大到整台救护车,小到一只口罩,捐赠物资种类多达数百种,一天比一天多。

与受捐同步启动的,是该院纪委对捐赠物资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打开鄂州市中心医院官网,该院接受社会捐赠的公示清晰明了:从1月27日至2月28日,共接受1519笔社会捐赠。捐赠人是谁、物资是什么、由谁经办、归口哪个科室管理……全部予以公开。

公开的底气,来自规范的管理使用和严格的监督检查。院纪委从一开始就向各业务部门发出提醒告知函,要求做好捐赠物资的管理和使用,对接收的物资、资金等做好登记台账,一日一清,每日汇总。同时,该院纪检监察干部不定期开展抽查。

“这些捐赠物资都是向一线医护人员输送的枪支弹药,每一笔都是用来治病救人的,容不得半点马虎。”杜静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没有收到一起反映捐赠物资使用不规范不透明的问题线索。

2月15日零时,鄂州市主城区实行升级封闭管理,医院是防控前沿阵地,更需要封得牢、管得住。

“抢救病人需要争分夺秒,120急救车通道必须保持24小时畅通!”2月19日上午,杜静在日常巡查中发现,120急救车通道时有行人和电动车出入,当即要求院保卫科、急诊科立行立改。次日,巡查人员再次现场检查整改结果,确保落实到位。

严明纪律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保障。院纪委先后向院应急办、财务科、设备科、总务科、药学部等科室发出书面提醒告知函5份,约谈相关责任人12人次。

作为全市疫情防控定点收治医院之一,该院承担着收治危重症病人的任务。截至2月28日24∶00,该院累计收治新冠肺炎病例851例,其中治愈出院587例,累计收治危重型和重型确诊患者435例。

“救治任务很重,每一份力量都显得十分宝贵。”随着杜静的讲述,该院一个个冲在防控最前沿的纪检监察干部的形象浮现在记者眼前。

内科专家万汉英、护士长柳晶,同为纪检监察干部的二人,从该院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起,就一直坚守在隔离病区。

纪委委员、设备科负责人郑华,为保证能够以最高效率向一线提供充足稳定的医疗物资,连续数天不回家,吃住在医院。

纪检监察干部杨林、柯宏宇主动请缨去医院发热门诊参与应急值班,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咨询、打印体检报告、联络通知标本送检和专家会诊……连续24小时的值守中,他们顾不上喝水,只求在与病毒较量中,更快一秒,更主动一步。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必须有担当,作风要硬,要把忠诚写在战疫一线。”杜静说。

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杨海龙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黄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