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最危险的时候过去了,许多人突然意识到,自己好久没感冒了。特别是那些容易感冒的人群,过去隔三岔五要感冒一次,在发生疫情后的两三个月里,竟然连喷嚏都没打一个。为什么?答曰:不敢感冒,因为感冒要到医院,到医院怕感染病毒。
不敢感冒只是主观愿望,要确保不感冒必须采取硬核措施。这些措施里,首要的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出门、不聚集、不聚餐———以防止病毒侵入;合理搭配饮食、合理增减衣服、保持良好睡眠、保持平和心态———以增强免疫力。
其实做到这些并不难,可为何非疫情时期常常被忽略?答案显而易见:缺乏敬畏意识。平时感冒了,人们重则去医院打针,轻则买点药吃,甚至拖拖不治自愈。感冒的成本很低,不怕。可疫情时期不一样了,可以不怕感冒病毒,但不能不怕新冠病毒,它传染性强,还会致命!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生命之舟,覆于疏忽。虽然感冒病毒跟新冠病毒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但生活陋习中的一点一滴就像小小的蚁穴,日积月累,可溃生命长堤,不可掉以轻心。
这次疫情无疑重重地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是时候必须彻底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了。虽然病毒的来源尚无定论,但疫情的发生与日常生活陋习肯定脱不了干系。如果不文明用餐、滥食野味、经常聚集性活动,以及乱扔乱倒垃圾等积习不改,下一次疫情是什么时候,谁都无法预料,更无法阻止病毒的迅速传播与流行。痛定思痛,唯有来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对日常生活陋习说不,构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今后再次爆发类似传染性疾病。
革命最怕不彻底。陋习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这场生活方式的革命可以是循序渐进的持久战,而不是此消彼长的拉锯战,更不容许“好了伤疤忘了疼”式的“和平演变”,必须斩草除根。当年“非典”来袭,分餐制等文明倡导曾大张旗鼓,但伴随“非典”的退去,分餐制渐渐偃旗息鼓。如今,新冠肺炎疫情让分餐制等餐桌文明再度进入社会视野,成为新的文明风尚。各地纷纷发出“文明餐桌公筷行动”倡议书,我市也不例外。但让“分餐分食”“公筷公勺”等宣传语真正走进人们的内心,成为市民的行为自觉,还需你我共同不懈的努力。
任何疾病、疫情都没有灵丹妙药。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免疫能力和自愈能力,才是打败病毒的特效药。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刘莲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