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事件背后:快递员群体权益如何保障?

近日,湖南一名快递员被曝出在投送快件的路上因为“太累”猝死,这一事件引发对快递员群体的关注。在“双十一”购物热潮下,快递员支撑起了庞大物流体系的“最后一公里”。快递员群体生存状况如何?怎样保障他们的权益?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猝死的快递员正在试用期,未签合同未买保险

11月20日下午5时40分许,湖南省株洲市合泰街道,快递员尹林(化名)的生命戛然而止,他所骑的电动三轮车停在路边。“他跟我说好累,说完这句就倒了。”一位目击者对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说。

当地媒体报道,医院的急救医生赶到时,尹林已经没有了生命迹象。医生表示,死因可能是最常见的心源性猝死,也不排除急性的脑血管病病变。

尹林从事这份快递工作,刚有10多天时间。根据地方政府部门的调查,尹林今年39岁,和妻子育有两个未成年的儿子。11月初,尹林经老乡介绍入职一家快递公司,处于试用期,没有进行入职体检,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购买相关保险。

“尹林还只是学徒,跟着老员工一起投送快件。”快递公司的李姓负责人告诉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他们公司在每个片区有一个承包商,公司统一招聘快递员后,分配给有需要的承包商,再由承包商和快递员签订合同。

不过,这家快递公司的李姓负责人否认了“劳累致死”的说法。他介绍说,他们公司是做“企业件”收发业务,不存在“双十一”后货单量激增的情况,一般每天只要送10到20件快递货物,工作量并不大。

据了解,以往这家公司只招聘35岁以下的快递员。但不知什么缘故,这次招人时放宽了标准。直到离世,在快递公司的信息系统里,身为“学徒”的尹林还没有留下任何收发件记录。

“一天睡两三个小时,赚的是辛苦钱”

快递员猝死个案的背后,快递员群体到底有着怎样的生存状态?

有行业分析报告指出,目前中国从事社会化电商物流行业的超过200万人,站点快递员等从业者每天平均工作时长主要集中在8至12小时,电商促销旺季日工作时长甚至超过12小时。

近日,记者对一线快递员进行了随机走访。11月23日晚6点40分,北京的冬夜寒气袭人。一家知名快递公司的快速员老闵将货物一件件放入三轮送货车。他预计,今天的快件全部送完,得到晚上10点多。

“从13号起,每天只睡了两三个小时。”老闵边整理快件边说,他们早上4点多开始准备送货,晚上送完后回到网点还要进行清点,通常要忙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多。

除了工作时间长,快递员还需面对各种复杂状况。21日下午5点,北京一家物流公司的送货人员小钱送出了当天的最后一单货。由于客户不在家,小钱等了近2个小时。为了取暖,他只能到住宅楼道里避避风。送货过程中,他担心雪后路面湿滑,容易发生事故。“要是把货给摔坏了,这一天就白干了。”

据了解,快递员的收入主要由基本工资和计件工资组成,送出一个快件一般可拿到1元至2元。有一段时间,网上流传的“快递小哥”月入过万的新闻,让这个职业对于普通劳动者来说显得很是诱人。

“赚的都是辛苦钱。”一位接受采访的快递员说,最近他每天可以送200至300个快件,这个月的收入估计能有近1万元。

在不同的快递公司供职,也存在收入“冷热不均”的情况。北京市一家垂直电商自营物流公司的快递员说,他们平时一天送60到70单,“双十一”后有100多单,增加得不算太多,一个月才拿5000多块钱。

“收入水平和辛苦程度成正比,月入过万只是在特殊时期。”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姚建芳说,快递公司有着严格的绩效考核,遇到客户投诉还要扣钱,一些快递员为了多赚钱便会超负荷工作。

 如何保障快递员群体权益?

随着电商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快递员”成为招聘平台上的热门职业。一些“急招快递员”的广告上,给出工资保底、五险一金等可观条件。

然而,很多快递公司在以“高收入”吸引人的同时,并没有充分重视快递员的权益保障问题,不管是尹林这样处在试用期的“学徒”,还是正式员工或者临时工。

老闵说,他送快递已有1年多时间,没有签合同,只填了一个“入职表”。对于是否有保险,他显得并不是特别在意,他关心的只是每天能收发多少快件,有多少提成。

“双十一”期间,由于快件业务量激增,快递企业还会聘用大量“临时工”。他们更是成为快递行业中一个极易被忽视的群体。

姚建芳说,“双十一”时期,有相当一部分临时、兼职的快递员,他们没有进入快递公司的正式员工体系,签的是临时合同甚至没有合同,一旦出现意外往往只能自己承担责任。

湖南骄阳律师事务所民商部主任王飞鹏表示,如果雇佣关系在一个月以内,建议“临时工”快递员和企业签订临时聘用合同,对双方权利和义务进行约定。同时,快递公司最好为“临时工”购买商业意外险。

业内人士认为,快递业正在朝着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一方面要对“临时工”快递员加强管理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必须重视他们的权益保障,将出现意外事件的风险和损失降到最小。(记者白田田、阳建 编辑熊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