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 年轻人急需“情绪急救”

每当看到“新增”两个字,人们的心总会被搅乱。新冠肺炎病例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清零”后,北京、吉林、辽宁、新疆等地出现疫情反复的情况,又一次打乱了不少人刚刚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疫情反复,人们的焦虑、沮丧、无奈等情绪也随之而来。有人用黄渤在电影中的台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怎么又开始了,这没完了吗?”

疫情最特殊的地方在于不可控。在国际防控疫情形势严峻、国内疫情新常态的情况下,年轻人或许要长期处理因疫情带来的各类变化,所滋生的负面情绪急需一场“情绪急救”。

疫情反复导致安排受阻

最近,严峰火速给自己安排了一次出差,他从事销售,到现场拜访客户是必备工作,这往往能促使签单。往年满天飞的他今年还没有出过一次差,而业绩关系着他的绩效和收入。

没想到,目的地又出现了新的疫情,领导直接给全公司员工下死命令,不允许到中高风险地区出差,这导致严峰沟通许久的安排不得不全部取消。这段时间,严峰每天不停地刷新闻了解情况,看到病例的活动范围“默默生气”。

身为母亲的孟丽近来也很烦躁,疫情已经3次打乱了她的计划。过年前她准备带孩子从北京回老家,因为担心感染没有成行;年后她准备将孩子送回吉林姥姥家,吉林又暴发疫情;帮着看护了半年孙子的奶奶打算回老家,却再次因为新发地疫情而不能出京。

还有一些人则是被迫受到影响。毕业生张婷刚刚找到一份工作准备入职,但北京新发地疫情暴发,曾路过新发地的她健康码“莫名其妙”地变红了。这让她很多地方都去不了,她在办理入职手续之前还需要做核酸检测。

她理解这是防控疫情的需要,但作为一个刚入职的新人,她真的不想给领导留下的第一印象是“那个需要请假做核酸检测的女孩”。

缓解焦虑从避免情绪开始

疫情让不少行业“停摆”,出现了全员长时间在家办公,复工后不习惯等特殊又复杂的情绪。

一家制造业企业刚刚复工,一名湖北籍员工准备返回工作地投入工作。虽然该员工核酸检测合格,但其他员工还是向管理者提出:“能不能别让他回来,哪怕他的活儿我们都干了。”

管理者很犹豫,一方面他相信该员工是健康的,不想让他有“被歧视”的感觉,另一方面,他担心让该员工回来,其他员工会有情绪而请假,影响复工进度。

盛心国际EAP(员工帮助计划)学院院长张捷帮助他分析问题:首先,该员工距离真正返岗仍有一段时间;他回来后仍需要隔离和做检查,这几周内会有新变化,情境和员工的情绪都是动态变化的。管理者放松下来后,平稳地回应员工:“这位员工真正返岗还有几周的时间,到时候情况会和现在不同,也许到时候你们并不想替他完成他的那部分工作了,我们先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吧!”

“焦虑是由于感觉到有不可控的事情发生,或者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对自己不利的情境。其实情况是变化的,有些事情并不一定会发生,专注在当下需要处理的事情,可以增加可控感,缓解焦虑情绪。”张捷表示。

另一个冲突高发地在家庭,“报复性离婚”成了疫情期间的关键词。据媒体统计,按照全年来算,深圳历年离婚总量一般不会超过同期结婚总量的三分之一,而到今年4月,深圳的离婚总量达到了结婚总量的84%。此外,英国、意大利等地都出现了疫情期间离婚率大涨的现象。

常见的情况是,孩子在家上网课,父母在家办公,一家人长时间地待在一个屋檐下,大大提升了矛盾的发生率。

妻子艾婷这段时间发现,原来丈夫有这么多缺点,简直到了没法凑合过的地步。过去,丈夫一大早就出门上班,晚上回来什么也不干,往那一躺开始玩手机,她理解丈夫很忙,工作压力大,所以“纵容”他到家就休息,甚至有些心疼。

然而,疫情期间两人都在家办公,丈夫在家空闲时间变多,作风依然如此。这让艾婷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丈夫真的很懒,不想做家务,也不体贴。这成了矛盾爆发的导火索。

即便没有孩子,“谁在家里最好的位置办公”也成为衡量感情好坏的标杆。比如两人都需要在工作时间线上开会,家里就一张办公桌,发言不能被打扰,很容易引发“最佳办公位争夺战”。但若一方照顾到另一方的情绪,并且提出可以用手机在另外一个房间开会的解决方案后,争吵戛然而止。避免焦虑要从解决情绪开始。张捷分析:“原来夫妻之间可能有一些摩擦和矛盾,但下班回家之后忙着做家务或照顾孩子,会忽略一些细节。疫情期间在家时间增多,大家24小时待在家庭有限的空间中,容易激发问题。”

躲不过时可自救可求助

没有人能躲过疫情带来的焦虑。企业担心业绩,员工担心工作,学生操心学业,留学生操心回国途径,父母操心孩子功课……疫情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大家的2020年,并且因为出现反复而折磨人心。

在疫情暴发后,心理问题的咨询量暴增。张捷介绍,这段时间因疫情而引发的情绪冲突占到了整体咨询的60%以上,包括担心自己被感染、职场发生的变化、家庭产生的矛盾等。以此同时,企业管理者咨询量明显上升,他们迫切地期待能够帮助解决员工,以及解决自身因疫情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人是群体性动物,但这次疫情的特殊之处在于‘隔离’,这阻断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同时疫情是全球暴发,并且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加剧了恐慌和焦虑情绪。”张捷说。

面对同样的艰难境遇,每个员工和管理者对焦虑的感受度也不同。一家企业外派到国外的员工在当地遇到疫情暴发,一开始没有包机回不来,后来有包机又因为当地没有足够的核酸检测能力,员工无法持核酸检测合格的证明登机,陷入了怪圈。

员工被困当地回不来,集体情绪焦虑,他们既担心自己被感染,又惦念在国内的亲友。当地的管理者告诉他们:“你们现在急也没有用,就吃好喝好,好好工作。”

这句话在员工耳朵里听起来的感受是“太冷漠又不近人情了,企业根本不管我们的死活”,而管理者想表达的意思是“我希望你们踏实工作,而不是胡思乱想,我们正在努力解决问题。”

管理者对于员工心理状况的关注也有差异。一些企业管理者很积极地安抚员工,处理问题,或是求助专业机构,还有些管理者对此不屑一顾:这有用吗?还不如给我一架包机。

张捷发现,能直面危机并且提早准备的企业在疫情中往往损失较小,并且在真正遇到问题时不慌乱,有效地避免了次生危机和其他额外的损失。

每个人的复原力不同,情绪急救可以提升复原力。针对个人,专家提供了情绪急救时的一些行为方式,比如可以叹一口气舒缓情绪,再吃点零食转移注意力;掐皮肤找痛感;用双臂拥抱自己或别人5秒钟;安抚自己的心脏,等等。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