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钱”途?学考古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文科成绩676分,湖南高考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绩报考北大考古专业一事引发热议,不少网友认为考古专业没“钱”途,劝钟芳蓉不要报考这样冷门的专业。

焦家遗址发掘现场

那么,学考古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公众对于考古的想象,更多来自《鬼吹灯》和《盗墓笔记》这两部小说。现实中,学考古的体验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丰富。在山大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唐仲明看来,工科、理科、艺术、文学、哲学……无论你想学啥,考古专业总有一款适合你。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考古学属于文科,其实学生要涉猎很多理科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比如动物考古,就与生命科学紧密相连;又如分析陶器成分、烧陶工艺等,就与化学相关;分析人体骨骼,学习的体质人类学知识则与医学联系紧密。

如今的考古学习也充满了“科技范儿”。例如通过给发掘出土的人类头盖骨拍CT,可以分析人类牙齿的遗传变化特征。唐仲明笑称考古有时像破案,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能够分析复原发掘出土的人体死亡原因。比如2018年在菏泽青邱遗址,发现了两具身体和头骨分开埋葬的个体。赵永生副教授的研究团队通过X光片和CT扫描等分析研究,判断其中一具的头骨是从背后被利器砍断;而另一具则是先从前面用锐器将喉管割断后再砍下。”

唐仲明说,考古要学习各种相关技术,比如文物绘图,还要学习使用各种测绘设备,如全站仪、RTK、无人机等的操作使用方法,这就与工科有相似之处。此外,像考古遗迹、遗物的三维扫描,三维模型构建与复原等,与计算机学院有密切的合作。所以,考古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要用到很多其他专业的知识、设备、理论和方法。

考古专业学生最期待的要数田野考古实习了。当然,实习地点的生活条件是比不上学校的。例如唐仲明带学生在焦家遗址实习时,老师同学就住在村里,租的是当地村民的房子。深入田间地头的集体生活,给学生们的青春岁月留下了别样温暖的滋味。

每天上工八小时,考古实习是充实而忙碌的。同学们被分配到各自的探方中,每个探方会有一两个民工帮忙。大家拿着手铲刮平面,出现遗迹时进行判断。与《盗墓笔记》和《鬼吹灯》描述的不同,真正的田野发掘地点大多不是充满金银财宝的墓葬或遗址。对考古学生而言,每次有重要发现时,不只是喜悦,还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们要详细地记录、准确地绘图,还要评估某一遗迹在整个探方中的位置,和其他遗迹的关系等等。

对于考古人来说,田野那些事可谓“劳其筋骨,乐其心智”。能够在学生时代参与像焦家遗址这样重大遗址的发掘,那更是“拼人品”的事。“一直弯着腰干一天是很辛苦的,但慢慢清理出重要的遗迹,学生的那种喜悦是无以言表的,那是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收获的果实,有的同学到点都不下工,也不吃饭,饿、累全忘了。”唐仲明说。

很多考古人回忆起学生时代的考古实习,都不禁流露出兴奋的神情。山大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郎剑锋回忆,2003年春天,当时他还是一名本科生,那一年他第一次接触田野考古,收获了终身难忘的惊喜。

那年,当他真正面对脚下的土地时才发现,纸上得来终觉浅。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很明白的知识,到现场却发现和实际操作差距很大。比如区分土质、土色,真正到探方中才发现,那些貌似浅显的知识,需要特别用心去体会、观察才行。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刮面,才能仔细分辨出土壤硬度和颜色的差别。

田野考古,大多数时候其实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平淡,郎剑锋对那段实习的印象多是每天埋头在探方内一遍遍地刮面,挖出最多的是各时期的陶片,下工时用袋子装好扛回驻地。能在田间野外有这样一段恣意潇洒的青春,让人终生难忘。

在学生时代就能参与重大发现,郎剑锋是幸运的。那一年他在大辛庄遗址实习工地亲手挖出了带有甲骨文的卜甲。其实在他当时实习的工地,经常能发现卜骨或卜甲,但都没有文字。每挖到一片卜甲,同学们总希望上面能有字。同学们每次发现像字的卜甲、卜骨,都会兴奋地去找方老师“鉴宝”,但每回老师都给出否定的答案,渐渐地同学们那种兴奋劲儿便消退了。就在这时,郎剑锋在一个活动面发现了一片卜甲,他怀疑有字,虽然没有抱多大希望,但还是再次向老师求证。没想到,这一次老师竟然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让他忍不住兴奋地喊了出来。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考古科科长郭俊峰回忆自己学生时代的田野实习,也连连感慨“幸运”。1999年7月,以济南市考古所成员为主组成了洛庄汉墓考古队,由山东大学崔大庸教授带队进驻洛庄汉墓,对铜器坑周围进行抢救性发掘。那时郭俊峰在济南市考古所实习,也成为了考古队的一员。

就是在这次实习中,郭俊峰亲身经历了挖金子的“神话”。发掘中,一个又一个陪葬坑陆续被发现,可谓成果丰硕。正当考古队即将撤退之际,郭俊峰的同学刘剑用铁锨从松软的土里翻出了三件黄灿灿的东西。崔教授惊呼一声“金器!”这下同学们兴奋了,大伙把那沉甸甸的金器小心地捧在手里,好像中了百万大奖。当天晚上,同学们把这些金器放在保险柜里,然后再放在最里屋郭俊峰的床下,并用链子锁在他的床腿上。“我第一次失眠了,一点风吹草动都让我顿时清醒。”郭俊峰回忆。

当如此充实的学业生涯进行到毕业抉择时,学考古真的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没“钱”途吗?唐仲明分析,在传统的人文学科里面,考古专业的就业前景是比较乐观的,因为专业性较强,具有较强的排他性。考古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去当中文、历史甚至哲学专业老师,也可以进入考古所、博物馆等专业性很强的文博单位工作。比如山大考古专业的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一般都到了省级或地市级的各类文博机构。

“目前大量基层文博机构是很缺人才的。”唐仲明以青州博物馆、滕州博物馆举例,他们都是非常好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青州博物馆甚至提出了“硕士以上免试”的人才引进优惠条件。

无论如何,“劳其筋骨、乐其心志;博览群书,动心忍性”的考古学,是一门就读体验非常不错的学科。按照华裔考古学家张光直的说法,这门学科或许还是“前途无量”的:这是因为,这门学科虽然充满挑战,却十分年轻,人人都有机会做出突破性的贡献。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