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努力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 教学影响力和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努力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影响力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政课在高校的铸魂育人功能。

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配足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高校要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配齐、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讲课,“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4个课时思政课,高校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每学期至少给学生讲授2个课时思政课”。

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各级党校要面向思政课教师举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修班、周末理论大讲堂、骨干教师研修班,建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研学基地,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知识素养。组织思政课教师在国内考察调研,在深入了解党和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组织骨干教师赴国外调研,拓宽国际视野,在比较分析中坚定“四个自信”。

完善思政课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根据思政课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制定思政课专用的评价标准,引导和鼓励思政课教师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中。设立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相应核增学校绩效工资总量。加大思政课优秀教师代表的宣传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深化思政课学科内涵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

加强高校思政课的教材体系建设。要结合教育部统编教材与高校教育的特点,将适用于各级各类高校的通用教材体系转化为“以教师活动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再转化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线”的学习体系。根据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补充哲学、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宪法法律等课程模块,开设系列必修课程。研究编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指导纲要,研究编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科技创新文化及总体国家安全观等进教材指南,编制中华民族古代历史和革命建设改革时期英雄人物、先进模范进教材图谱。实施思政课优秀讲义出版工程。

开发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高校必须打造在线开放课程,构建“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资源库,成立思政学科网站、思政微信公众号和网络学习社区等。通过这些互联网平台,及时推送新闻时事、热点评论、国家政策、国际形势、课件、微课、教学任务、视频等资料,从而拓展学习内容,服务课堂教学。

完善思政课教学考核方案。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考核要从纯知识、理论的考核,变成重实践行为的养成和重学习过程参与的考核,减少理论知识考核比例。要将学生在实训、实习中形成的职业素养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中,重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践履和政治行为表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性实践和行为形成性实践进行全面考核。

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坚持改革创新的正确方向。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等“八个统一”来推进思政课的教学改革。

加大教研工作力度。根据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按课程分别设置教研室(组)”,教研室(组)要统一教材和教学大纲,组织集体备课,集中研讨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建立“手拉手”备课机制,遴选学科带头人担任各学科集体备课牵头人。组织新教师试讲,骨干教师讲示范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说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学互鉴,加强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教学规律的把握。各级研究项目要设立思政课教师研究专项,深入研究思政课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等,加大对相关课题研究的支持力度。

建立成果交流机制。打造一批思政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融媒体思政公开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设一批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工程。及时总结高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经验,宣传推广教学工作先进典型,为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环境和氛围。

加大思政课教学设施投入力度

打造一体化思政课教室。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要实现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过程学习化,教学方法实践化。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小组为单位,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改造传统的教室模式,课桌摆放以小组协作学习为单位,中间留出教师示范、学生开展项目任务活动的场地,实现教育部提出的小、中班授课的教学要求。优化授课环境,保障教室的基本配套设备。

实现教学场所的智慧化。建设思政课视听室、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让学生接受形象、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虚拟现实(VR)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让学生在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获得真实体验。

建设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大批与思政课教学相配套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实践教学的全员覆盖。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形式可多种多样,如情境教学模拟实训室、法制教育实训室、国防教育展厅、地方党史展厅、党建成果展厅、传统文化展厅等。

形成思政课多方联动育人机制

思政课和各类其他课程相配合。根据湖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印发的《“五个思政”改革示范点实施方案》要求,推进高校学生思政、教师思政、课程思政、学科思政、环境思政“五个思政”改革创新。要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

课程小思政和学校大思政相协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力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和“大思政”工作格局。高校要建立以思政课教学科研二级机构牵头,宣传、教务、学工、科研、财务、人事等部门共同配合的思政课教学管理体制。

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推动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学生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与高校对接,挂牌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大力提倡“各地区各部门负责人要积极到学校去讲思政课”,建立和完善各级党组织联系高校和讲思政课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制度。学校还要形成与企业或社会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育人的机制,让学生从学校的思政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充分了解认识我国国情、社会制度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实现思政课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作者:李雄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