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闻机杼奏新曲

向群众展演改造后的织机织布技艺

唧唧复唧唧……既闻机杼声,又见女欢欣。声声机杼从人缝中飘出,68岁的省级非遗华容土布传承人倪珍云人来乐,她们师徒4人均着自制的玫红色土布复古工装,正在织机前忙活着。

10月24日8时许,华容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在段店卫生院门前拉开序幕,非遗保护成果图片展、华容土布纺织、华容刺绣等展品、展台成“八”字形摆开。倪珍云身边围满了人,她不厌其烦地边演示边与群众交流。

“哟,现在还有这古董呀!原先的土机子比这大些、宽些。”“过去顾一大家人的生活,都是靠我老娘帮人家织布,一天到黑织个不停。”“1斤布换2斤花,就赚点工钱。”……织机前,正当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回忆着“乡愁”时,倪珍云的大徒弟汤从香冲着“人才群”里大喊一声:“哪个可以撇(方言,意思是弄直或弄弯)锭子?”

“我哥今年85岁了,过去一湾子撇锭子都找他,他什么工具都不用,直接用手,几下就搞好了。”正说着,与弟弟一同来看病、住在附近周家屋基村的周正武不声不响走过去,拿起弯头的锭子,看一眼后,用手左右一掰,直得刚刚好。

“老技术还是过得硬,现在年轻伢学老东西赶不到过去。”倪珍云一听,话匣子就来了,“老技术是不好学。你看,这台机子就跟老式机子不同,这是我把它改造后的样子。”

倪珍云的手艺从母亲处学来,母亲又师从其外婆。自从华容土布制作技艺被评为湖北省非遗项目后,华容区文化馆想方设法为她创造条件,作为省级传承人,倪珍云带徒弟传承土布制作技艺更是上心。

在她家这台已有200多年的老式织机上,倪珍云向徒弟们传授土布制作技艺,“织布最难的一步是提纵,用钩子穿入像梳子一样的插扣中,如果穿漏一个孔,织不齐就像破布。”

感觉有难度,徒弟们接受不了,就会望而却步,怎样解决学徒这一难关?倪珍云自称没读过什么书,只会做,表达不出自己掌握提纵技术的个人感悟。

看着徒弟织不齐的布,倪珍云凭借近几年自己走出去学习的积累,将原先的棉线纵改装成钢线纵。“师傅把机子这样一改造,好用多了,布织不齐的现象少了。”二徒弟姜珍喜笑着说,“师傅还利用土布文创竹节手柄绣花包,包上的土布和绣花都是她一手做的,我们够学。”

“家里还有三台机头也要改造成这样,来年再给徒弟们各做身旗袍,模特身上的旗袍就是我们的产品。”倪珍云指了指塑料模特身上的旗袍,还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文创产品绣花包,“明年还想带徒弟们出去学习,只有创新,老手艺才会更有生命力。”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