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空气就是良药!”
“避暑胜地,田园风光,美丽的遇见在这里!”
……
这些颇具魅力的朋友圈“广告语”,都是各地游客打卡涂家垴镇后发自肺腑的真挚情感。
涂家垴镇,一个坐落在梁子湖边的美丽乡镇,和武汉市仅一湖之隔。怎样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怎样让农民赚上“生态钱”?
龙头舞,龙身活。近年来,涂家垴镇紧紧依托身边的好山好水,从布局到推进,从点到面,从小到大,从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民宿,到风情万种的田园综合体,让“绿水青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让这座千年古镇乡村振兴之路蹄疾步稳,破浪前行。
谋特色“把稳”龙头
梁子湖区第二季度乡村振兴拉练,与会人员参观涂家垴镇美丽村湾。通讯员张宏斌摄
昨日下午,在张远村蓝莓基地,不时传来欢快的笑语声,50多名村民正挥汗如雨,为基地除草。
“以前,空有一身力气没地方用;现在,家门口就有事做,一天还有近百元的收入。”38岁的刘大婶一边挥动小铁锄除草一边说。“我们快点把草除干净,好让小树苗快长,到时候还有更多的事可以做呢。”一旁的张大妈补了一句。
张远村蓝莓主要集中在白龙基地,种植面积近万亩,规模居全省第一。每年的5月份中下旬至8月份,慕名来涂家垴镇采摘蓝莓的游客络绎不绝。“不仅激活了休闲观光游,也带火了周边农家乐。”在此深耕10余年的白龙蓝莓基地负责人王如敢说。
产业增效,如何在特色上做文章?涂家垴镇一直在不断地探索。
张远村的蓝莓只是涂家垴镇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带动农村群众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镇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重头戏”,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突出、优势明显、产业聚集的“一村一品”村,有力推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有效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曾是远近闻名“穷窝子”的畈上但村,结合自身区位特点、环境优势等实际,探索发展因地制宜的莲藕产业。通过土地的化散为整、聚合成势,莲藕成为畈上但村脱贫“利器”。
针对畈上但村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生产模式单一、缺少山地种植产业的实际,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经过多次考察论证,开始种植珍贵中药材“腊米”。
2019年6月,村委会流转了200亩荒地与农户以每亩200元保底入股分红模式,成立中药材“腊米”种植基地。“3年后,每亩地可产干果200斤,亩产值达1.6万元。”村党支部书记但国强介绍。
无独有偶,2013年底,南阳村大屋孙湾村民孙传帜返乡,投资发展瓜蒌特色产业。仅2年时间,瓜蒌种植基地已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
绿色铺底,产业“壮腰”。涂镇村,曾经名副其实的“空心村”,如今成功“逆袭”。靠山环水的涂镇村因地制宜打造高端民宿产业项目,一跃成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的模范村。
张远村蓝莓、畈上但村莲藕、南阳村瓜蒌、公友村非洲菊、白云村红薯……在绿水青山的画卷中,一处处乡村洗却满面尘埃,丰富资源、沉潜价值、多样功能,竞相展示。
聚资本“舞动”龙身
官田村引进的台湾九品香莲。记者胡倩通讯员孟靖摄
“生态产业化项目往往投资大、回报期长,仅靠财政肯定不行,政府必须保护好生态、规划好业态、完善好配套,吸聚社会资本。”涂家垴镇镇长丁辉说。
关闭污染企业、拒绝工业项目、新建A级旅游公厕、咬定“生态+旅游”发展不动摇……涂家垴镇良好的生态和坚定的产业方向,引来了货真价实的“金凤凰”,台湾九品香莲、康养民宿等一批体验式、沉浸式旅游新业态相继涌现。
现今走进官田村,小道整洁宽阔,官田小集镇上不时见到老人围坐在一起,或说笑,或在门前洗洗扫扫。新屋纪湾九品香水莲花种植基地,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品莲花茶、尝莲花餐。
然而,很难想象,三年前的官田村“戴”上了鄂州市唯一一个省级深度贫困村的“帽子”。
“我们村之所以是深度贫困村,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支柱产业,‘缺项目’‘缺技术’‘缺市场’的发展梗阻长期存在。”村民们忧虑脱贫无期,发展无望。
如何使官田村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走出一条特色的脱贫、振兴之路?涂家垴镇班子成员与村“两委”一起,积极探索,通过“引项目入村”的方式带动官田发展。
2019年4月,官田村成功引进台湾九品香水莲花种植项目,成立合资经营的“湖北九品香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利用深度贫困村政策扶贫资金入股,占股份的51%。2019年10月,项目正式对外开放,一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基地负责人透露,现在一到旺季的时候,莲花餐一桌难求。
官田村的华丽蜕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资本的介入开发。而在涂家垴镇,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
在王桥村,有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听音乐、看喷泉、赏鲜花、品清茶,客人可以小住,体验采茶制茶……
经营这间“世外桃源”的老板名叫余元兵。5年前,在外经商多年的他回到王桥村,承包300亩茶园,推行传统栽种方式,建有一座1500平方米的茶坊。余元兵说:“随着产业做大,已有上百名村民在这里就业,昔日荒野渐渐有了生机。”
与余元兵想法不谋而合的还有万秀村村民熊治家。去年,在外发展的他回乡流转了30亩荒山,投资300多万元,以“露营”为特色,建设农家乐和民宿。今年9月28日对外营业后,仅一个月时间,销售额就已达12万元。
资本逐利的路径与乡村发展的方向不谋而合,便可激荡起万千气象。
这个周末,上鲁村佳源山庄热闹非凡,一房难求。周边游客来团建、赏风景,本地游客来挖红薯,游客达百余人。
山庄负责人熊良广介绍:“这里作为湖北美术学院的实习实训基地,很多人慕名而来,看看湖北美术学院是如何将这里打造成一座美如花园的村庄。”
今年,沙咀村万象更新,为涂家垴镇在全区第二季度乡村振兴拉练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引入的碧源水生物有限公司和宝盈梁子生态植物工厂,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
这两年乡贤们回乡投资的热情逐年高涨,市场主体在不断注入振兴活水,社会资本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丁辉介绍:“下一步,涂家垴镇着手引进武汉国旅公司,通过‘他力量’,将全镇旅游特色宣传推介出去。”
产业融“摆活”龙尾
游客在万秀村秀农乐园采摘无花果。记者胡倩特约记者李君亮摄
一片弃种的荒地、几间闲置的杂屋和民宿组合在一起会起到怎样奇妙的“化学反应”?园作景,屋为居,一个“田园民宿”就此形成,让一三产业融合升级成绿色产业。
一个村和一个林果采摘基地交融在一起将产生哪些惊人的神奇力量?以果为媒,等你来约,一个“农田采摘园”就此打造,让昔日一个脏乱差村庄蝶变成美丽乡村。
一方洁净的水土和一个企业联系在一起会催生什么样的“结晶”?山水为依,健康为本,一个“茶园坊”就此诞生,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村庄和一个现代驿站结合一起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以楚文化为依托,留住原生态,一个引得游客流连忘返的沙咀村越人歌驿站就此诞生。
无论是民宿,还是采摘园,或是茶坊,抑或是驿站,无不处处展现着涂家垴镇的独特魅力。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孕育而生的涂家垴镇生态游,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参与、农民受益”的共建共享机制,让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而村集体和农民则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民宿、农家乐,就地务工等方式,顺势融入全域旅游中,共享发展收益。
村里,鸟语花香;村后,梁子湖水轻轻拍岸。因美丽乡村建设而声名远播的万秀村本身就拥有自带游客的魅力,因此一直不乏游客。
然而,在往常,游客“走马观花”地在村里走一遭就回到城里,村民的收入并没有因此而增加。
涂家垴镇党委与万秀村“两委”决定共同破解难题,将万秀之美与全镇发展深度融合:
第一步,实力留客,涂家垴镇打造“一带一路”线路,充分发掘旅游区沿线村庄特色,将万秀村与张远村、官田村、熊易村等村庄景点有机连接,形成一线穿五珠之势,从整体上,提高全域旅游接待和辐射能力;
第二步,造景迎客,按照“打造最美风景线”工作思路,对集镇主干道和重要景点入口进行绿化环境再提升,在全镇建设42公里“生态示范路”,集中打造近40个绿化景点。今年万秀村配套建设200余亩的秀农乐园,让游客有景可看、有地可玩,有果可摘;
第三步,周到待客,万秀村将农家乐和民宿进行提档升级,统一管理、明码标价,用贴心真诚的服务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从过去单纯的美丽乡村,到如今的田园游,再到今后的生态游,我们村的绿色产业融合之路会越走越宽。”依托“涂家垴镇游”的万秀村黄金甲民居负责人刘俊,如今年收入已超过百万元,对于未来,他满怀憧憬,信心满满。
一融俱融。在丁辉看来,经济发展要升级,农业农村须转型。涂家垴镇顺应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的趋势,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为主线,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共享利益链,加快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初步形成了斗山红色文化旅游村、徐桥基层组织展览馆、万秀生态旅游村等,发展文旅、农旅、体旅三产融合型生态农业。
沙咀村正茂湾编排的《越人歌》歌舞表演吸引参观者眼球。记者琳茜 通讯员张宏斌摄
如今的涂家垴镇,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游客不断。蓝莓节、美食节、山地自行车赛、徒步环湖游、年货节等一个个节庆让“千年古镇”热闹非凡。
做活“山水文章”,掘金乡村“绿色经济”,在涂家垴镇,一幅“有景可看、有活儿可干、有钱可赚”的绿色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胡倩
特约记者:李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