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城市之魂 扬文明之帆——鄂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综述

30年,追逐一个梦想。

30年的长跑,鄂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一路铸城市之魂,创文明之城,扬理想之帆,播信念之种。

这一路,坎坷踏成大道。鄂州连续七届蝉联“湖北省文明城市”,3次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三年磨一剑,今日把示君。2018年2月6日,鄂州再次吹响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集结号。2020年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名单,鄂州榜上有名。


20日,市委书记王立进京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全市人民捧回这块来之不易、弥足珍贵的奖牌。

勇往直前 梦更近

回望来时路,砥砺更奋进。

吴王古都,底蕴丰厚。既有历史的纵深,也有时代的活力。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目前评价一个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

摘此桂冠,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便是鄂州百万人民的心中梦想,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不懈追求。

客观地讲,这条路走起来,确实不平坦,可谓屡遭挫折、饱经磨砺。特别是,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的那场“大考”,临门失球的经历让人刻骨铭心。

新时代,新征程,新要求。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营商环境,铸造城市灵魂,提升城市品质,抢抓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鄂州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用战略眼光来谋划,用系统思维来部署,用全局视野来推进,举全市之力,聚万众之心,吹响创建号角。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推进会上,市委书记王立的一段讲话至今令人回味。

“我们承受过艰难,经历过坎坷,遭遇过挫折,但全市上下服气不服输、失牌不失志,创文的决心从未动摇、步伐从不徘徊,铆足一股劲、拧成一根绳,毫不气馁、从不懈怠。在这一轮创建中,不管测评体系怎么变、竞争态势怎么变,我们勇往直前的劲头不能变,志在必得的决心不能变,必须带领全市干部群众和强者一试身手,和高手一争高低。”

秉持“为民、靠民、惠民”理念。鄂州出台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按照“2018年打牢基础、2019年巩固达标、2020年冲刺夺牌”的实施步骤,提出“创建文明城,鄂州再出发”,动员团结全市人民实干苦干3年,向着梦想克难前进。

铆足一股劲。半月一提示、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拉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主持调度会、参加拉练活动。组建46人的创建专班,投入2.45亿元专项创建资金,突出人居环境整治,着力城市精细化管理,聚焦市民文明素质提升,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

拧成一根绳。246家市级文明单位结对主城区33个社区,1.25万余名干部每周至少下沉社区1次。65.2万余名城乡居民群众主动参与创建,80名热心居民组建市民文明巡访团,分成16个巡访小组,开展文明巡访活动2600余次。

务实为民,家更暖

幸福在哪里,百姓最清楚。

幸福感、获得感是城市文明的试金石。在创建的过程中,鄂州把每一项创建指标都作为为民办实事的惠民工程来抓,让群众共建共享文明创建成果。

2018年,鄂州打响“硬核”创建“第一枪”“40工程”,对中心城区老旧社区开展深度整治和改造,旨在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怨、最盼民生问题。

东塔社区是老旧小区,小区门栋前新装了晒衣架,看似简单的几根不锈钢管,却深得居民欢迎。

为了照顾孙子上学起居,陈婆婆在这住了十来年,一直为晒衣被的事情头疼,平时光是晒衣线就换了七八根。“现在这个集中晾晒架很实用,比我自己拉根线晒方便多了,以后再也不用为找个晒被子的地方伤脑筋了。”老人家说。

小小晒衣架便是“40工程”建设中的一个小细节。类似的细节,不断给市民带来惊喜,“背街小巷道路四通八达,怎么走都舒心。”“门前小广场多了,出门就能见绿,还有休闲歇脚的地方。”“车棚改造得很好,电动车停车、充电方便多了,不用‘飞线’充电了。”

“改造方案居民拿,改造效果群众评。”2年多来,从“扮靓”到“宜居”,与百姓朝夕相处的老旧社区变身美丽家园。

这项市民点赞最多的工程开启了文明鄂州新征程,一个日益精致的鄂州迈开铿锵步伐,追求城市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融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文明情怀温润着这座城市的内涵。

——新建城市公厕22座,免费开放61家行政事业单位公厕,解决了人有“三急”之难。

——建成35个晨晚练点,打造了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拆墙透绿”,建街头公园,还绿于民,让人们有出门即进公园之感。

——新设停车位、停车棚13263个,主干道人行道升级改造19650米,解决公共照明1236处,安装公共消防设施1652处,安设晾晒设施和健身器材1965套,安设街头座椅766个,增设城市微循环道路32条。

……

据统计,“40工程”建设累计投入8亿元,覆盖33个社区、672个小区,受益群众26.32万。

城乡一体,《鄂州市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将鄂州农村向美丽时代推进。21个“美丽乡村”示范引领,带动鄂州全面推进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旧村改造。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完成农村路基改造142公里、路面改造91公里,完成通村公路建设145公里,全市320个行政村、3247个自然湾已实现100%通水泥路,并率先在全省实现“村村通客车”;通过城市管网延伸,基本实现供水农村全覆盖,覆盖率达到99%;新建、改建农户无害化厕所56773座、农村公厕362座。

成风化雨,人更亲

一头白发、一面小旗、一件“红马甲”。今年,76岁的祝光贤老人当交通疏导志愿者11个年头了。

10年前,祝光贤送孙子上学,看见一辆汽车擦伤了一名学生的腿,孩子的哭喊,疼在老人的心里。从那时起,祝光贤老人便与疏导志愿服务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最初在南塔小学护学站岗,逐渐扩大到城区其他学校所处的交通路口。

吾道不孤,同行者众。祝光贤的志愿服务行动无声地影响了众多市民,也诞生了“光贤护学队”。在校门口,他们用爱心为孩子们拉起了安全带。现在,这支队伍累计已超过千人。

仓廪实而知礼节。创建文明城市,鄂州内外兼修,塑形与铸魂同举并重。

荆楚楷模、道德模范、鄂州好人,构筑起鄂州的城市精神高地。目前,鄂州已选树道德模范等先进模范460人,其中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3人获评“荆楚楷模”。祝光贤是其中之一。

文以化人,明之以礼。从城区到乡村,上至老人,下至稚子,越来越多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走上街头、走进社区,成风化雨,滋润、培育着这座江南古城的高洁灵魂。

——党员志愿者进社区,率先在全省开展。他们亮身份进社区,已注册志愿者11万余人,建成30余支志愿服务分会(团队)。

——常年组织开展“三关爱”、学雷锋等志愿服务活动,培育了“苏柳英小组”等全国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还有两个项目和一个社区入选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项目、最美社区。

——“五老”乡贤、太和婆婆、华容大姐、余巧工作室……他们像一颗颗春天的种子,播撒在鄂州广袤的田野,带去春的温暖、爱的力量。

……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志愿者注册164458人,注册人口比例达到15.27%,志愿组织共注册736家。

无论是“98+”抗洪,还是庚子新春抗疫,这些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红马甲”们构成鄂州最美底色,书写着鄂州的时代精神赞歌。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遵古崇今,守正创新,鄂州的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正由粗放转向精细,向着更开放的现代化目标迈进。

打造“文化鄂州”。博物馆、图书馆,已成城市的心灵净地;正在建设的文化、体育、会展三大中心,将大大提升城市品质;雕花剪纸、牌子锣、张裕钊书法、旱龙舟等“非遗”传承,延续城市文化文脉。

打造“守礼鄂州”。推出《鄂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上网、文明餐桌行动,守法、遵序、礼让、节俭已成日常行为规范。

打造“诚信鄂州”。完善、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已曝光失信被执行人240人次、失信被执行企业121家,针对16个诚信缺失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成效明显。

……

荣誉不是终点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途中,吴都大地上的文明之花将继续芬芳吐蕊,绽放繁华。

鄂州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洪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