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系统谋划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市委七届十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鄂州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紧扣“十四五”时期“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这一核心要义,在准确把握时势发展的基础上,结合鄂州城市禀赋特征,一以贯之地对我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和深入推进“三城一化”进行了精准定位和具体部署,充分体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继承与创新关系,也体现了战略联动、政策联动、产业联动和城际联动的特点,是一张全面系统细化实化的“施工图”。

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是我市“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基调。从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与“三城一化”内在一体的实践逻辑和发展逻辑看,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需要以多维并进的视角,综合系统谋划发展新路径。

着力打造武汉城市圈同城化核心区 做好区域协调发展文章

突出武汉“一核”带动辐射作用,达到异质化错位发展,同质化消除落差的效果,促进武鄂全面深度融合发展。以货运机场建设为主要纽带,实现重大项目同频共振,推进武汉城市圈鄂东片区联动发展。围绕市场交易便捷化、产业链条成熟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宜居环境通约化的要求,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城际发展关系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重塑城市群落结构和城市自身发展形态,实现区域协同收敛和区域协调的物理反应向化学反应的转变,打造城市群互动发展的中部标杆和榜样。

着力推进新发展格局在鄂州的实践行动 做好“三城”全域发展文章

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到航空城、科学城、生态城发展之中,“十四五”时期要高度关注产业体系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问题,形成价值链驱动创新链、产业链牵引创新链、人才链支撑创新链等多链融合的内生型产业体系,避免过去一业独大的产业发展惯性,支持多业协调发展。做强做优特色传统产业,形成一批科技先导型优势产业,促进“空、铁、公、水”联运物流新兴产业发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产业的梯级递进关系和产业链群关系,在科学城和航空城架构下,通过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带动产业链提档升级,朝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方向发展,发挥创新驱动功能。注重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产业定位和产业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增强武鄂产业协调发展的匹配性。建立集生产研发服务于一体的多极化、多样化的产业群基地,形成良好的产业链群生态,发挥产业群的内聚外联、产业规模和产业地域品牌等效应。吸引和大力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市场主体,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优化营商环境,让市场主体更具活力。

通过航空城建设,以一业带多业,重点发展航空物流偏好型产业,打造创新开放的前沿阵地,形成新的增长极和发展新动能。丰富发展的绿色底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完善生态价值工程创新成果,推动“两山”理论在鄂州的生动实践。

着力推进城乡“双轮”协调驱动做好城乡融合发展文章

从广义上讲,“三城”全域发展本身就是城乡融合发展和我市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和主攻方向。乡村振兴的钥匙在城乡融合,城乡融合既是手段也是目标。城乡融合发展要从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两端相向发力,带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在尊重城乡演变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乡村振兴方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乡村规划工作,合理规划区镇村布局结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域一体化、均等化,拓展乡村有效投资空间,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人地关系再配置。以产业振兴为重点,处理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的结构比例关系,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实现生态产品价值,以“三精农业”为抓手实现产业突围,以农旅结合为牵引带动三产融合。保护利用乡村文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新型城镇化方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城市综合改造工程,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提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与新市民需求的适配性,在武汉城市圈的整体关系中,结合鄂州区位禀赋布局市域范围内的都市结构,同步抓好城市外延与内涵式发展,同步抓好城市硬件和软件建设,同步抓好城市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供给,布局城市新架构体系,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同时,以提高市域治理能力和“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改革完善市域治理新格局体制机制,提高城市软件、硬件建设水平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推进城乡文化社会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和能级。

城乡融合方面,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重点是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市人才下乡激励机制,扩大城乡共同市场空间,完善城乡内需和供给体系。

作者:邓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