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近期,教育部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该《规则》将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这说明,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三种教育惩戒被允许实施。

这意味着:老师手里那把无形的“戒尺”,终于要回来了;家长越位、老师让位的畸形教育生态,终要有所改变了。

日前,市内一位学生家长到教育局状告某小学班主任老师过于严厉、不按时放学,自家孩子几次被留校补做作业。面对如此“投诉”,班主任老师虽未受到主管部门的苛责,但内心凉意应该平添不少。

时下,不少80后、90后年轻父母育儿观受西式育儿理念冲击,推崇快乐教育、释放天性。西方育儿理念的科学之处在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成长发育历程,但具体到教育方式、方法,如果完全照搬,绝对会水土不服。

一个懂得惩戒、对学生负责的老师,如果因为溺爱孩子的家长而被“逆向淘汰”,将是所有学生的损失,也是教育的悲哀。教育部的发声,来得正是时候。

《规则》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规定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明确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强调了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方式。

明确教师惩戒权,既是对师道尊严的尊重与认可,也是对实现教育目的的反思和匡正。

惩戒本就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好的教育应该是奖罚分明、管教同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阻止儿童的不合理行为方面,惩罚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惩罚的作用在于抑制某种反应的频率。儿童受其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学习、判别是非、记忆等能力受到限制,需要在某些错误行为之后为他指出错在哪里,并通过适度惩罚来达成负强化效果。

因为有所期待,才会有所惩戒。《墨子怒耕柱子》一文中讲到,耕柱子上课走神,被墨子狠狠批评,他不服气地问:“那么多同学没认真听课,夫子为何只批评我一个?”墨子不答反问:“你是选择把牛赶上山,还是把马赶上山?”耕柱子下意识回答:“当然是马了,因为马跑得更快。”墨子说:“这就是我批评你的原因。因为你就像那匹跑得快的马,值得我批评。”爱之深,责之切。严厉的老师,是一生的贵人。

老师让位,才是教育最大的悲哀。电视剧《少年派》中,一名老师的台词发人深省:“我也想说服自己,何必那么不近人情呢?你玩你的手机,我念我的经,眼不见为净……你将来大富大贵,也不会给我一分钱,你将来成为阶下囚,也赖不着我。可我还是说服不了我自己……你们喊我一声老师,我就得对得起这个称呼,对得起这个职业。”教不严,师之惰。老师的无视,才是对学生最可怕的惩罚。

想教出顶天立地的学生,必须让老师先站直了。好的教育,必然有严管,也有厚爱。明确教师的惩戒权并出台相关细则,相信对师生双方都是一种保护。

作者:曹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