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如金,微风拂面,天空中偶有飞鸟掠过。巳时的梁子岛像一个刚睡醒的婴儿,懒洋洋地躺在摇篮般的一湖清水里,好似与世隔绝的梦中桃源。
然而,70多年前,这里曾是一个硝烟四起的抗日战场。
在张家楼房门前,梁子镇梁子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叶博武讲述梁子岛上的红色故事。
忆往昔之一——
张家楼房里,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
沿着一条青石板小径而行,一幢青砖黑瓦的徽派建筑跃然眼前,这就是张家楼房——鄂豫边区第四军分区抗日斗争指挥部旧址。推开一扇并不宽大的木门,屋内的桌椅、一部手摇式电话、墙上的照片、厨房里的一口大水缸,似乎都在向世人诉说着那段红色历史。
1944年9月1日,中共中央派遣王震、王首道同志率领三五九旅挺进华南,建立新的抗日根据地。10月,由6个大队组成、共5000余人的南征部队,被授名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游击队”,简称“南下支队”。1945年1月23日,南下支队到达大悟三里程,与新四军五师会合。同年2月初,南下支队经过短期休整后,挥师南下。鄂豫边区党委和五师决定,派张体学同志率四十团和四十一团配合南下支队挺进华南,展开全面痛击日伪顽军的大反攻,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第四军分区抗日斗争指挥部便设在张家楼房。从张家楼房发出的无线电波使鄂南战场成为八路军南下支队向华南挺进的桥头堡和后方基地,为樊湖地区的抗日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之所以在这里建指挥部,我认为是因为梁子岛三面环湖,易守难攻,地理位置也较为隐蔽,不容易被敌人发现。”70岁的叶新年是土生土长的梁子岛人,戴着老花眼镜、胡子已花白的他,讲起这里的历史,思绪仍十分清晰,“据说张体学来时,岛上的老百姓并不知道有共产党来了,他们都是秘密行动,直到梁子地区解放后,他们才公开身份。”
“张家楼房成为鄂南军事指挥部是其幸也。”叶新年感慨道,张家楼房原为张家炉坊,始建于清代,初为私塾,后为专门打造铁锅和鼎罐的作坊,面积320平方米,共12间房。抗战时期,张家楼房的主人举家迁走,留下空荡荡的房屋。张体学等革命先辈的到来让其活了起来,并给它注入了时代的意义。解放后,在土地改革中,张家楼房房主易主。“拆的拆,改的改,原来的320平方米、12间房到现在仅留存北边4间屋,所幸还有遗存。”
1984年,张家楼房被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省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生命也在一次次红色基因传承中被赋予了丰富而永恒的价值。
忆往昔之二——
公山碉堡处,军民共战筑起铜墙铁壁
离张家楼房不远处的梁子岛后山,保留着一个五六米高的岛上军民抗击日寇防御工事遗址——公山碉堡。叶新年继续向记者讲述当年梁子岛保卫战的故事。
抗战时期,驻扎在江夏一带的日军某部司令官渡边对有“小汉口”之称的梁子岛觊觎已久。1944年1月24日,渡边集结山坡、豹澥、纸坊等处日军、伪军400多人,驻扎在武昌县大屋陈(现梁子岛西面),准备次日偷袭梁子岛。梁子岛上的抗日武装早已获取情报,并于当晚布置好各哨点的警戒,监视湖面,严防日军偷袭。岛民们在守军的指挥下,悄然潜在岸边,布上竹刺等尖锐工具,阻止日伪军的橡皮艇靠岸。
25日凌晨5时许,渡边带领日伪军分乘几艘橡皮艇从水路悄悄靠近梁子岛,企图强行登陆。此时,埋伏在岛上南大门及魁星楼的哨兵发现了敌情,当场击毙日军、伪军数人。守军听到枪声,迅速进入战斗状态。一时间,手枪、步枪、轻重机枪齐鸣,当场击沉日军橡皮艇一艘。
战斗僵持到早上8时,6架敌机从武汉方向飞来掩护日军登陆。敌机按照地面日军太阳旗所指方向用机枪轮番扫射,让守军作战压力增大。
此刻,岛民拿出自家棉被和方桌,将棉被用水浸湿盖在方桌上,给战士充当临时掩体,掩护机枪持续向日伪军扫射,使日伪军始终未能登陆成功。另一方面,守军派一名枪法准的战士,狙击日军旗手,然后夺过旗子,佯装日军指挥飞机,袭击日军队伍,日军伤亡惨重,敌机仓皇而逃。战斗持续到下午3时,敌机再次飞来。在敌机的掩护下,渡边带领日伪军包围梁子岛,牵制守军火力,1小时后攻上了梁子岛。
登陆后的日军拿下几个阵地,慢慢逼近老戏台左上方高地,自认为已稳操胜券。“你下来!”渡边命令伪军向守军喊话,以高官厚禄为诱饵,让其投降。
“你过来!”守军领头人一边表示自己愿意投降,一边诱使渡边靠近,并暗示一名神枪手隐匿于自己胯下。当渡边一进入射程区准备接受守军“投降”时,神枪手一枪击中,了结了渡边的性命。
渡边一死,日军阵脚大乱,试图抢回尸体。这时,守军士气大振,以猛烈的火力打击日寇。敌人溃不成军,连滚带爬朝江夏方向逃窜。
这一仗,击毙日军40多人、伪军100多人,击沉橡皮艇3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日军从此再也不敢靠近梁子岛半步。
看今朝——
激活红色力量,让“生态岛”逐绿发展
“虽说日寇几次进攻失利,但岛上仍受到重创。”梁子镇党委副书记夏开顺介绍梁子岛的发展情况。
抗日战争之前,由于陆上交通不发达,梁子岛成为梁湖水系的水上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中心。岛上居民最多时达到5000余人,设有粮行、渔行、麻行、磨坊、什货铺、荣馆、戏园、当铺等100多家,“白日千人拱手,夜晚万盏明灯”便是梁子岛当时的常态。抗日战争爆发后,岛上商业变得十分萧条。1949年,全镇工商业总产值不到10万元。
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梁子镇经济面貌日新月异,由过去的商业消费镇日益发展成为渔业生产初具规模、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新兴集镇,成为鄂州最富裕的集镇之一。作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2009年梁子岛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17年10月20日,刚上任11天的梁子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叶博武怎么也没想到,因私船接客、尾随拉客、欺客宰客等原因,接待游客已有20年的梁子岛4A金字招牌被摘,要求闭岛关停整改。2018年1月,为保生态长远发展,梁子岛开始全面禁捕。
关铺、停业,以旅游业为生的岛民怎么办?
弃船、收网,以打鱼为生的岛民怎么办?
正当岛民们困惑发愁之时,叶博武站在居委会门前的台阶上,信誓旦旦地向大家保证:“不用怕,党和政府一定会为大家找到好出路,党支部也一定会为大家做实事、谋发展!”
叶博武坦言:“那时的压力比参加高考还大,这关系着整个岛的发展和百姓生计!可我是党支部书记,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不管发生什么事,党员、干部都是群众最坚强的后盾。”
“安置上岸渔民,首先要解决渔民的身份确认问题。岛上渔民身份千差万别,年龄结构跨度大。有的有证有船,有的有船无证,有的无证无船。这其中,有证有船的又分为有田和无田,再细分,田地多少也有区别,需划等级。”为摸排情况,叶博武和党支部成员起早贪黑,熬夜加班,忙得似陀螺。
“万事开头难。”叶博武透露,起初,一些群众并不理解封岛、禁捕政策,“可我们有刻骨铭心的军民同心抗日历史,有多处屹立不倒的革命遗址、永垂不朽的革命烈士,岛上还有84名党员,红心代代传,我们与百姓同心,百姓必然会理解。”2018年7月,一场由党员带头宣讲生态环保政策、率先签订退捕协议的“运动”在梁子岛全面开展。
63岁的夏开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位老渔民。高峰期,他一天可收入800元,为响应政策号召,他积极上交祖辈留下来的渔船,靠着捕鱼的技艺,去外地帮别人赶湖。“虽然没有以往收入多,但为了家乡的梁湖水越来越清澈,值!”晒得黝黑的夏开金笑着说道。
听说要收渔具,93岁的杨巧英立马来到湖边,二话不说,将儿子的渔船拉上岸并主动上交。“我儿子外出务工了,但他是党员,我帮他交!”握着缆绳,杨巧英坚定地说。
党民同心执大旗,展望未来如旭日。“现在水更清了,岛更绿了。”上岸渔民黄老伯感慨道。随着梁子湖生态保护工作持续推进,梁子岛污水处理厂和管网提档升级,截至去年底,梁子湖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水环境状况持续整体向好。
去年10月12日,由鄂旅投集团和鄂州市、梁子湖区三方出资的湖北鄂旅投梁子湖投资有限公司成立,推动梁子岛景区业态升级。据悉,今年7月,梁子岛将开岛试运营,重启旅游业。
依托公山碉堡的体验式旅游项目正在规划中。
“我们正在规划红色革命旅游路线,将张家楼房、公山碉堡等革命文物打造成红色旅游景点,增加体验式旅游项目,建设党史学习文化长廊,实现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说到未来发展,叶博武的眼神变得愈发坚毅。
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力量转化为绿色发展动力,谋远蝶变的梁子岛正在集聚能量,打造一座山水乡愁展示地、国际旅游度假目的地、红色精神文化新高地……
全媒体记者 吕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