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爷爷“正青春

退休职工王明林义务宣讲党史268场

初心写就“不老”传奇

8月31日,王明林在黄石市广场路小学宣讲党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鲁腾 摄)

眼前的老爷爷,笑声爽朗,面庞红润。

讲起中共一大,他声音低沉急促:“会议开到第7天,一个陌生人闯了进来,自称走错路……”

说到英雄人物,他噌地站起,举起左手模仿董存瑞:“他将炸药包举过头顶,炸药包瞬间爆炸……”

从心底淌出的故事,用岁月书写的信仰。

他叫王明林,当过兵、扛过枪,转业后成为黄石公交集团一名普通干部,今年85岁。

他退休后写下100多万字党史学习笔记,义务宣讲党史16年,被当地人称为“党史爷爷”。

任时光改变容颜,他一颗红心永向党,坚定信仰跟党走的信念始终浓烈。

军人本色——

“生我的是娘,养我的是党”

没有沙发,水泥地面,两张小床并排放,中间的柜子里都是书。

侧身往里走,卫生间紧挨灶台。老伴张凤琴做饭,王明林在一旁扇风。

黄石市黄石港区沈家营社区公汽小区一处平房里,老两口就这样生活了多年。

外人看来,这样的生活很清苦,王明林却很满足:“比小时候好多了!”

王明林1936年出生在钟祥一个贫寒农家。小时候,他目睹了国民党抓壮丁、父母被打得遍体鳞伤的惨状。解放后,党和政府将他送到县里读初中,提供衣食,还帮他交学费。

“生我的是娘,养我的是党。”信仰的种子在他心里发芽:“何以报答党恩,我想去从军,为党和国家站岗。”

1955年,王明林如愿穿上军装,成为一名空军战士。

戴上大红花的那一刻,“感党恩”三个字再次在他心里奔涌。

在部队,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党史、军史和文化知识,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知之深,爱之切。19年军旅生涯,王明林更加坚定地走在信仰的旗帜下。这期间,他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五好干部”“优秀党员”。

1974年10月,王明林转业到黄石建委,两年后调到黄石公交集团。部队同级别战友不少转业当了公务员,王明林内心毫无波澜:“工作不讲价钱,职务不论高低,在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

浸润党史故事,筑起精神高地。

党在一瞬间走进他心里,他用一生回报党恩;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老骥伏枥——

手写100多万字笔记

这份感情,始终影响着王明林的每一步选择。

1996年,王明林退休,有企业高薪聘请他。

“我一直有个遗憾,没时间系统地学党史。退休后,我要去学习。”王明林对张凤琴说。

一开始,张凤琴半信半疑:“一出门就是一整天,肯定躲哪儿玩去了!”

老王去哪了?

早晨出门,他在路边买个馒头,一头扎进图书馆。肚子咕噜了,他掏出馒头啃两口。

过了小半年,图书馆里的党史书看得差不多了,他“转战”新华书店、旧书摊。“市内有3家新书店,3家旧书店。”王明林说:“一本书没看完,舍不得放下,怕再来了找不到。”

多年钻研,王明林成了党史行家,史实细节他一一铭记在心。

“秋收起义哪一年?”“1927年9月9日。”

“平型关大捷是什么时候?”“1937年9月25日。”

采访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随口一问,王明林对答如流。

我们惊讶于85岁老人的记忆力,张凤琴却说,他下的都是苦功夫。

一天,张凤琴买菜回来,路过旧书店,看到王明林佝偻着腰,蹲在角落,几张皱巴巴的信纸搁在腿上。“他边翻书边写,我的眼泪都要出来了。学党史,他到了痴迷的程度。”

当晚,王明林在灯下整理笔记,张凤琴递上一杯牛奶。

繁星相伴。不知不觉,王明林写了40多本、100多万字党史笔记,汇编党史书册11本。

信纸泛黄,字迹潇洒帅气,这是一位老党员对党的真情告白。

党在一瞬间走进他心里,他用一生回报党恩;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对党忠诚永不变。

点亮心灯——

“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

这份忠诚,燃烧在心,让王明林“坐不住”。

2005年,沈家营社区一次支部活动上,王明林发言,讲了一段党的一大故事。

全程脱稿,绘声绘色,细节分毫不差,王明林的故事让人叹服。

消息不胫而走,社区3个支部轮流请他讲,更多街道、社区请他讲。

此时,王明林已69岁。

“老王从不拒绝,每次都爽快答应。起初,孩子们有点反对,觉得这么大年纪了,应该在家里享福……”张凤琴说。

王明林却乐在其中。

面对青少年学生,他从鸡毛信、小兵张嘎的故事导入,分享英雄的成长历程;看到机关干部,他聚焦“新民主主义革命28年”,阐释“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面向社区群众,他从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出发,解读军民鱼水情……

枪声响起,王明林用口技模仿枪声;革命事件,王明林“抖包袱”,讲得跌宕起伏……无论是千人大礼堂,还是社区志愿活动休息间隙,只要开讲,王明林就沉醉其中,授课“代入感”十足。

授者真学、真信,听者共情、共鸣。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努力。”黄石十四中学生刘芳表达心声。

“听王爷爷讲故事,才明白什么叫爱党爱国,才知道为什么要加油工作。”90后快递小哥冯智鹏真情流露。

听到这样的发言,王明林双眸噙泪:“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

16年来,王明林累计讲课268场,他只收取了3次课酬。“有两次是跟专家拼课,还有一次,到家才发现别人把课酬塞在包里。”王明林坦言。这些年,他编印党史资料,自费2万多元。

伏案写作,站立授课,王明林的腰椎开始“报警”,疼痛难忍。今年适逢建党百年,7月是王明林的宣讲高峰。坚持讲完课,8月初他才住进医院,接受腰椎骨刺切除手术。

三尺讲坛,见证着这位耄耋老人吃过的苦。

党在一瞬间走进他心里,他用一生回报党恩;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一颗怦然跳动的红心,只为传承党的使命。

传播火种——

为信仰坚持不懈

这份使命,化为有形力量,感召着很多人。

社区老百姓眼里,王明林是他们的“向导”——

69岁的何群对王明林十分敬佩。他说,认识王老,缘于碰到他当志愿者捡垃圾;了解王老,则是听了他的党史课。“经过他的讲述,我们加深了对党的感情,认识到退休了也可以发光发热。”

过去,何群对戴红袖章当志愿者有点拉不下面子,在王明林的影响下,他理直气壮捡垃圾,看到不文明停车、遛狗不牵绳的人,主动劝导。

“10岁那年,听王爷爷讲刘胡兰的故事,我流泪了。”听着“党史爷爷”的故事长大,90后胡媛媛研究生毕业后回到黄石沈家营小学,成了一名语文教师,“现在,我也经常给学生讲红色故事”。

单位同事眼里,王明林是他们的“明星”——

“王老功底深厚、乐于奉献。他宣讲不图名、不图利,只图大家能听进去、传承红色精神。”黄石公交集团党办主任皮浩说,集团也在每个支部设立宣讲员,组建宣讲队,“把王老讲授的内容再学习、再宣传,把他的做法、精神传承下去”。

孙辈眼里,王明林是“别样的酷”——

王明林的孙女王昕是湖北理工学院大三学生:“从小我就发现爷爷不一样。我的爷爷不打牌、不钓鱼,爱看书,爱讲革命故事。”

初中时,王昕把爷爷的党史笔记带到学校“炫耀”。“有信仰,为之坚持不懈地奋斗,是件很酷的事。”王昕说。

今年“五四”,学院组织表演节目,她执导舞台剧《日出东方 吾辈自强》,获得二等奖。“他们牺牲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牺牲对胜利有多大意义,也不知道用多少年才能迎接新中国,支撑他们的只有一腔热血、满怀信念……”演到陈延年青春年华从容赴死时,王昕深情旁白,同学们报以热烈掌声。

“不给子孙留堆金,要给子孙留本经。”8月31日晚,公汽小区门口,送别记者,王明林说,只要身体允许,会一直讲下去,让红色信仰代代传。

一股热流充盈在记者心间。

党在一瞬间走进他心里,他用一生回报党恩;

千言万语,万语千言。信仰不老,“党史爷爷”青春永驻。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娜 陈会君 余姝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