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残荷褪尽,枫叶流丹,稻谷归仓,阳光婉约。庭院中,几名村民坐在板凳上聊天,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味道,时不时传来田间劳作的爽朗笑声……连日来,记者在田间地头走访发现,颗粒归仓、满载收获的背后,蕴藏着许多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科学谋划,统筹布局,各项工作全面展开,城乡融合发展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在吴都大地的山野田间。
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和“顶梁柱”。
我市坚持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发挥组织优势、释放组织动能,建强基层组织、强化组织引领,深入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筑牢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在华容区段店镇武圣村,洁净的柏油马路延伸到村子尽头,“美”是我们对武圣村的第一印象。
该村曾经是段店镇最贫困的村庄之一,近年来,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十大荆楚最美乡村”、“湖北省宜居村庄”等多项荣誉。
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乡村振兴便会蹄疾步稳。抓班子、强队伍,武圣村实施乡村振兴“头雁”工程,开展“能留得了人、能增得了收、能吃得了苦、能解得了难、能保得了安”等“五能支部”创建活动,一步步向农村旅游休闲观光5A景区和省级、国家级农业开发区目标迈进……
乡村振兴重在引领,关键在干,核心要素是干部。
从机关干部变成了村、社区的“班长”,从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搬到了田间地头、居民身边,地里的庄稼换了一茬又一茬,我市到各村履职的第一书记自2013年起也换了6批。
“抓班子带队伍盘活一池春水。”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五批派驻沼山镇丛林村第一书记胡航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创新党建工作方式,为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立规严管让农村党员干部有了紧箍咒。”市政协第五批派驻涂家垴镇官塘村“第一书记”周浩然抓制度促规范,净化了村里政治生态。
“让服务成为村级党组织的永恒主题。”市市场监管局第五批派驻段店镇陶胡村“第一书记”王明祥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用足各种惠民政策,调整该村发展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就业相结合的致富新路,创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
“我市在全省率先实行机关‘第一书记’工作制度。”市委组织部组织二科科长梁方瑞介绍,自2013年起,已从市直机关选派545名优秀干部全脱产到村担任“第一书记”,打造一支推进乡村振兴的“尖刀连”和“生力军”。
今年上半年,我市继续从市直机关选派61名优秀干部,到重点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市、区同步。目前,全市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的261支驻村工作队已全面完成调整轮换,派驻村干部716人(含“第一书记”)全部到岗到位。
产业兴旺撬动乡村振兴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走进华容区段店镇湖北杏福生态农业园,近2万亩的土地和水域上,有序分布着5个智能科技大棚、25个生产大棚、55个种植园等,而无土栽培、生物防治、鱼虾菜共生等无不在讲述着高科技农业的故事……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专家调研组实地考察后,该生态农业园被列为国家级台创园创建的监测对象。
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是我市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逐步调优,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乡村振兴的蓝图,现代农业的美景,永远不能缺少粮食这一核心“拼图”。
鄂城区泽林镇万亩湖粮仓里,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生产。从传统耕种到农机作业,我市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严守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鼓励农户大面积种植水稻,把广袤田野变成稻谷飘香的粮仓。“十三五”期间,我市常年水稻种植面积达43万亩,产量达20万吨以上,连片万亩以上达2处。
在去年12月中旬举办的第17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来自涂家垴镇碧绿农业的蓝莓果汁、蓝莓酒、蓝莓果干、蓝莓苗木,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同样备受关注的还有沼山胡柚、三山水产、杜山苗木……
“没有产业,没有集体收入,自身发展功能弱,支撑群众致富的能力差。”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特”思路,我市大力发展精品水产、精细蔬菜、精致花卉,“三精”农业渐成特色,“一城两地三区四带”的都市农业布局初步形成。
下面这组数字,是近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发展成绩单——
苗木花卉种植面积5.2万亩,年生产鲜切花200万束、盆栽花卉苗木500万盆、绿化苗300万株;
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复种面积33万亩,年产应季蔬菜110万吨以上;
水果种植面积7万亩,蓝莓、胡柚等本地化品种22个,产鲜果12万吨左右;
生猪年存栏50万头左右,年出栏500头规模化生猪养殖场108家,其中,出栏1万头以上规模化生猪养殖场9家;
水产养殖面积约40万亩,精养鱼池面积18.1万亩,产量28万吨,其中,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17.8万亩,产量24万吨,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85%以上……
“菜篮子”丰富了,“米袋子”有保障,我市农业产业也迈向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产业聚合力度加快了。梁子湖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段店镇、涂家垴镇成功创建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镇……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了。通过实施农业科技“123工程”,培植鄂州武昌鱼等20个特色品牌,推广稻虾共生等30种高效模式,建成全国现代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长港镇峒山村、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鄂州基地杜山镇东港村、省农科院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市农科所夏大湖农场……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1.5%。
——品牌创建质量提升了。全市累计认证绿色食品9个、有机食品2个,拥有地理标志农产品36个,“鄂州武昌鱼”“沼山胡柚”入选“101张湖北地理标志名片”,涂镇蓝莓等20个农产品品牌入选省重点农产品培育品牌,“胡桥豆丝”等45个农产品荣获省部级农业展会金(银)奖……
——产业经营主体发展了。现有农业企业904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7家,2021年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912家,家庭农场318家……
绿色生态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
水泥道路贯村庄,青山绿水绕绘墙。走在太和镇陈太村,往昔连片的残旧土房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悄然铺开的宜居宜游画卷。
“以前这里是闲置的土砖房,垃圾成堆。现在村里随处可见耐看的亭子、好玩的公园,我经常来这里看看,心情舒畅得很。”摩旅爱好者夏胜旺在陈太村四十八蹬公园的石径上尽情享受着乡村的泥土芬芳。
5年来,我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子,坚持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废旧瓦片、砖块等作为装饰,通过原生态建设“美容法”,不仅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还从许多老物件上看到了乡愁。
陈太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大军指着村里网红打卡点的旧瓦片介绍道:“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家家户户都搬出多余的陶器,用多个陶缸叠加成景观小品,用碎陶片拼贴成花坛,保留了乡土味,节约了建设成本。我们现在走的四十八蹬公园的台阶,都是村民捐出的自家门槛。”
参与村里房屋设计的工匠陈爱平由衷地说,10年前,他做梦都不会想到村湾能变成网红景点,“建设美丽乡村,搞火了乡村旅游,我也跟着沾了光,现在找我设计并建造景点的活都干不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充分发挥“沿江、沿湖、沿港、沿山”的区位优势,打造涂家垴镇环梁子湖线、白雉山至桃花山线、段店张湾村至葛店武城村线、沼山森林公园至太和龙山线、长港河线等5条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轴线,发展122家休闲农业主体,其中省级休闲农业重点园区达14家;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9个;建成“四好农村路”410公里,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镇3个;改建农村户厕近10万座、农村公厕601座。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在段店镇百席村,村庄规划、乡村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卫生等“美丽乡村”建设、管理内容写进了村规民约,你帮我、我帮你,不少村民从“守助者”变成“助人者”。
78岁的徐婆婆照顾86岁的邻居,12岁的吴静带着妈妈、弟弟做志愿者……百席村126位志愿者中,65岁以上老人和中小学生占一大半。
“人人共享共治,村里的工作也更顺畅。”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军奎自豪地说,去年10月,村共享工作室挂牌成立,同步设置爱心超市,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可获积分,并可兑换成物品,打通了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现在走在村里看不到垃圾,村民都养成自觉清扫路面的好习惯。”该村共享工作室社工徐萍介绍,目前村里已成立“清道夫”“青春伴夕阳”“见事就管”等10支志愿服务队。
日前,农业农村部公布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陈太村、百席村榜上有名,在2019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中,武圣村、峒山村位列其中。
制度改革激活乡村振兴
2018年春天,一场改革的春风,吹向华容镇芦花村,开启了全市第一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先河。
“改得好,真好!”芦花村村民高波切身感受到“集体资产”带来的变化,“以前,彭北湖一年承包租金不过1万元,改革后,一年租金收入能达到30万元。如今,我和20多个村民都在这里务工,过上了拿工资的生活。”
芦花村的改变,是我市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缩影。
2020年11月,我市作为全国第四批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城市,经过努力,完成全市322个村改革试点任务,并探索出城中村“莲花模式”、拆迁村“大垅模式”、纯农村“芦花模式”等。
其中,“城中村”凤凰街道莲花村作为我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在保值增值的路上越走越宽,已构建起“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入选全国村级典型经验案例。
改革,蝶变出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沉睡”的资源“活”了起来,分散的资金聚了起来,老百姓的日子好了起来。
莲花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董事长洪军说,在去年11月召开的莲花第十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大会上,有85位股民分得2019年度收益共11.09万元。
市农业农村局经管科科长王银芽表示,通过改革,我市实现了农村集体“资产家底清、成员身份定、权利义务明、经营主体实、运营机制活”,完善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了农民合法权益,创新了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为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截至目前,全市共清理核实农村集体资产71.3亿元,认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80.7万人,清理出集体农用地9.54万亩,清收欠缴的承包金1500万元。全市322个村和54个小组成立了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其中股份经济合作社105家、经济合作社271家。所有集体经济组织已完成登记赋码。28个村集体经济组织申报并列入全省新型村集体经济扶持计划,新增集体经济收入1750万元。
过去的5年,乡村振兴战略鼓足风帆,广袤金色田野洒满希望。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乡村画卷,正在吴都大地上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