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三分毒!这类人群需警惕药物性肝损伤

人食五谷杂粮,难免会生病

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一种治病方式

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药物在治病的同时还可能致病

造成一些脏器或功能的损害

根据相关报道,我国慢性病患者(带病生存需要长期服药)人数已超过3亿。

而在我国3000余种临床用药中,可引发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高达1100余种,而药物性肝损伤则是引起急性肝衰竭、慢性肝炎、胆汁淤积、甚至肝硬化、肝脏肿瘤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药物性肝损伤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药物性肝损伤,这类人群最高发!

在慢病中,由于长期服用多种药物,药物性肝损伤的情况常有发生。

临床显示,慢病人群以中老年人居多,其中60岁以上人群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率更是高,老年人因为药物治疗而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几率是一成人的2倍多。

因此对中老年患者来说,合理安全用药,避免药物性肝损伤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既往有酗酒史的人群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几率更大,酒精经过肝脏代谢,对肝功能存在一定的损伤,其次多种药物与酒精之间有相互作用,一定程度影响药物的代谢导致蓄积。

另外,合并慢性肝脏疾病的患者,如慢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肝脏对药物的代谢能力较差,药物清除能力降低导致对药物肝损伤的易感性增加。

哪些药物易引发药物性肝损伤?

根据国内相关报道,相关药物涉及传统中药(23%)、抗感染药(17.6%)、抗肿瘤药(15%)、激素类药(14%)、心血管药物(10%)、解热镇痛药(8.7%)、免疫抑制剂(4.7%)、镇静和精神药物(2.6%)等。

统计显示,大约有1100多种药物有潜在的肝脏毒性。常见有以下种类:

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

调节血糖、血脂:磺酰脲类、噻唑烷二酮类(降糖);他汀类、贝特类(降血脂);

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抗肿瘤药:铂类、抗代谢类药物;

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等;

中药:雷公藤、何首乌、苍耳子等。

这些都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潜在风险用药。

如何有效预防药物性肝损伤?

肝脏受损、功能衰退,身体就会出现各种症状,如食欲差、恶心呕吐、全身乏力虚弱、厌油等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调理甚至会出现右上腹疼痛、肢体浮肿的症状。那如何有效预防药物性肝损伤?

1

注意看药物说明书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如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等,特别是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避免超剂量和超疗程服药,避免频繁用药或多种药品联合使用。

部分说明书会有“提高转氨酶”的字样,这类药物都存在损伤肝脏的风险。

2

避免饮酒

酒精主要经过肝脏进行分解代谢,中间产物乙醛的肝毒性很大。长期大量饮酒时,当乙醛的浓度超过了肝脏对乙醛的代谢解毒能力时,会导致肝内代谢产物的堆积,引起对肝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另外,酒精也会影响肝细胞分解和代谢脂肪酸,促进脂肪在肝脏内沉积,从而引起酒精性脂肪肝,甚至发展成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3

监测肝脏的功能

有人可能患有某些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一些药物。那么对于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人群,建议定期监测自己的肝功能,如果存在肝功能异常的情况,可以加服对于肝脏有保护功能的药物。

关于药物性肝损伤的治疗

停药:发现药物性肝损伤首要治疗措施是及时停用导致肝损伤的可疑药物,对固有型药物性肝损伤可停药或减少剂量。但部分患者表现为自限性轻度肝损伤,此后可自行完全恢复。

解毒治疗:急性重度的患者可采取洗胃、导泻、活性炭吸附等措施有效清除药物残留,必要时采取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液置换等方法,还可使用保肝解毒药物。

其他:若合并其他基础肝脏疾病,建议以积极治疗为原则,比如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改善饮食结构、戒酒,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预防脂肪性肝病;对于疗效不佳或肝衰竭患者应及时咨询肝病科医师,适时使用糖皮质激素或人工肝支持、肝移植等。

来源:健康中国

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