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里“文化香”

胡倩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一年一度端午将至,大街小巷已慢慢热闹起来。买香囊、包粽子、插艾草……人们开始为节日而忙碌。

端午节至今已经有2500余年历史,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底蕴厚重,传承千载而历久弥新。

近年来,担忧“端午节成为‘粽子节’”的声音不时出现。的确,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千百年来的民俗传统,但如果把端午节等同于吃粽子,则容易遗忘文化内涵、丢掉精神价值。

饮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粽子时,是否细细品味了粽香里的精神内涵?小小的粽子里到底包的是什么?

端午粽“包”出文化传承。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正阳节等,充盈着先人对自然的尊崇和对时令的敬畏,弥漫着浓厚的历史和人文气息,在千百年来的历史演变中,始终与战国末期的政治家、诗人屈原紧密相连,并留下了通过吃粽子纪念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端午文化。粽子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美好精神的一种寄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新时代的端午节,更应包好“文化传承”粽子,让粽香中飘溢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气息!

端午粽“包”出爱国情怀。粽叶青青,止于一色,讲究的是做人的干净与至简。两千多年前,屈原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他的事迹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从屈原心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再到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千百年来,家国味是中国人心中最浓烈的情结,也是端午节最本质的底蕴之一。

端午粽“包”出幸福生活。端午节这天,家人围坐在一起包粽子、吃粽子,其乐融融,一种亲情感油然而生,端午粽越来越散发出美好生活的味道。在社区(村),志愿者们也会在这一天组织活动,慰问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让他们感受大家庭的温暖。新时代的端午粽,越来越“甜”,人民不断提升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可见、可感、可触。

从历史深处深情回望,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一直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端午的文化味、家国味和幸福味,比粽子更芳香,值得我们去品味。

编辑:邱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