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繁华、田园乡愁……鄂州的美不止一面

前行路上,城乡并肩携手

——鄂州加快建成“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述评

“以前往城里送,现在顾客上门买,都不够卖。”花湖机场启建后,沙窝乡黄山村村民朱品贞举家迁往靠近城区的集镇,家里的绿豆粑生意更好了。

百村集团董事长余元兵有志于乡村建设,吸引带动多位企业家齐聚汀祖镇岳石洪村,共同打造鄂州乡村振兴“岳石洪模式”。

城市吸纳人,乡村吸引人。鄂州近40年发展历程中,旨在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实践接力向前,朱品贞和余元兵们的故事也一再上演。

从“统筹”到“一体化”,再到“融合”,前行路上,鄂州城市和乡村肩并着肩、手拉着手,为全省乃至全国破题示范。

精塑城市,有序更新

眼下,距离鄂州花湖机场正式开航的日子越来越近。核心枢纽、开放平台、产业引擎,兼具多重角色的花湖机场,将带着鄂州一起腾飞。

从城建角度看,机场项目对于鄂州城市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注了鄂州城市新高度。

建机场、修高速、通地铁……回顾近年来鄂州城建,这样的“宏大叙事”不胜枚举。

数月前,鄂州会展中心完成钢结构封顶,工程建设转入下阶段。总建筑面积11.65万平方米,总投资8.49亿元,这座形似蝴蝶的现代化建筑建成投用后,无疑会成为城市新地标,结束鄂州没有现代化展览场馆,无法承办大型展会的历史。

建市近40年来,鄂州城市建设经历了起好步、大跨越、待腾飞几个阶段,城市空间大幅拓展,城市功能不断优化,聚集作用更加明显。2021年,城镇化率达到66.72%,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提高了43.72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60%,是一个重大关口。超过了,城市开发建设重心将从解决“有没有”问题转向解决“好不好”问题,从注重速度与规模转向注重城市的系统性、宜居性、包容性。现阶段,仅有“宏大叙事”还不够,“细节勾勒”也是必需的。

凉亭、绿植、长廊、座椅,寒溪社区雨台山小区1号楼前,曾杂草丛生的边角地摇身变成美丽的“口袋公园”,周边居民常到此喝茶聊天。

公园被视为“城市会客厅”,不仅要风景优美,还需要交通便利、配套齐备。设计建设中,如果过于讲究“宏大叙事”,选址不科学、细节不精致、配套服务跟不上,所能带来的人气和流量不言而喻。相比之下,“街角公园”、“口袋公园”,居民下楼即达、随时可逛,老人可锻炼、小孩有得玩,自然广受欢迎。

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分布在主城区各处的51座“口袋公园”为鄂州精塑城市写下最生动的注脚。

时下,鄂州正向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发起冲刺。结合创建工作,全市启动十大工程建设,推进城市有序更新。未来五年,鄂州将赋予城市多样的面孔——

绿色城市。樊口公园、西山、观音阁、鄂黄长江大桥一线串联出山色空蒙的“城市阳台”,凤凰广场、洋澜湖湿地公园、莲花山、橘园、官柳、镜园环抱起水光潋滟的“城市客厅”。

智慧城市。聪明的“城市大脑”多场景应用: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智能化应对突发事件……

宜居城市。公园绿地系统、绿道慢行系统、滨水空间,城市综合体、大型消费场景布局,“15分钟便民生活圈”,“宜居鄂州”成色更足。

人文城市。博物馆、图书馆、城市书吧、社区书屋构成恬静厚重的“城市书房”,“古武昌八景”再现千年历史。

精塑城市,有序更新。鄂州的每一个今天都会与昨天不一样,每一个明天也会与今天不一样。

振兴乡村,共同繁荣

春夏之交,长港镇峒山村景色宜人,青白灰三色调的村居建筑,与周围山水田园融为一体,新社区和古村落掩映于绿色之间,水乡气息扑面而来。


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峒山村,了解城乡一体化建设情况,并与村民代表亲切座谈。总书记告诫大家:即使将来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

谆谆教导至今回响,满满期望犹在耳畔。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鄂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促进城市、乡村共同繁荣。

古色古香的木制凉亭,整旧如旧的农耕展示馆。信步段店镇中咀村张喻湾,乡土气息浓郁。2020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后,这里的面貌和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

“你看循环路,还有这污水管网,连着家家户户呢。”居住环境的改善,村民张纪春感受很深。

从长江之滨,到四峰山下,再到梁子湖畔,如张喻湾这般美丽的村湾俯拾皆是,鄂州乡村日新月异。

乡村环境更美——“原来又脏又乱,现在大变样,处处干净整洁,还都种上了观赏树。”汀祖镇董胜村村民赵佳琪感叹,自从美丽乡村建设后,亲戚回乡都愿意多住上几天。

村湾绿化、环境美化、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污水治理,过去五年,鄂州建设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9个,改建农村户厕近万座、公厕362座,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基础设施更畅——“清一色的柏油路,好跑得很。”在梁子湖区跑了十几年农村客运的余师傅,对“四好农村路”赞不绝口。

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在城乡间“无缝连接”,拉近了城乡距离。截至目前,鄂州乡镇和建制村硬化路、客车全覆盖,农村4G网络全覆盖,自来水普及率达99.13%。

保障网络更密——“现在咱农民也有‘工资’拿。”60岁后,峒山村村民华海金每月领取养老金百余元。

鄂州加快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十三五”期间,4次上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基础养老金从70元提高到115元。

产业发展更旺——“流转撂荒地600多亩,去年销售收入突破千万元。”在沼山镇楠竹村,从上海归乡的金恢华创办乐华花卉种植专业合作社,当地花经济热潮喷涌。

农业打底,三产融合,鄂州乡村产业之树蔓枝勃发。202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突破5亿斤,农业总产值达171.8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728.9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2.38亿元。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在鄂州山水田园间诗意舒卷。

架桥铺路,要素畅流

野湖咀的星空帐篷、熊易村的“知青小院”、官田村的九品香莲,走马涂家垴镇乡村,现代农园和各色景点似繁花争艳。

“这些既是城市资本带来了,也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梁子湖区政协副主席、涂家垴镇党委书记丁辉说。

资金短缺、环境治理压力大,是困扰农村发展的普遍难题。对城市而言,土地的制约则更为明显。城乡融合发展,打通人、地、钱等要素双向流动的通道是关键。

架桥铺路,破壁除垒。复盘鄂州城乡融合发展实践,可见一条清晰脉络。

增供给——资金投入,制度支持,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支撑。

3月1日,鄂州召开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暨全域整村授信工作推进会,18家金融机构与20余家农业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授信金额14.99亿元。今年底,全市303个行政村将实现整村授信全覆盖。

土地出让收益分配中,鄂州规定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要达到50%以上。

财政反哺、国资引领、金融活水,改善了乡村面貌,助推了产业发展,也吸引了各路社会资本下乡入农。

2021年,湖北珞格科技发展公司综合体项目落户东沟镇陈方银湾,项目负责人黄斌表示“最看好的就是这里的生态。”

梁子湖区正谋建武汉城市圈“后花园”,好山好水蓄积的吸引力逐步释放。近年,累计吸引城市资本超过100亿元。

促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被征地农民市民化改革、“三块地”改革等,打通城乡融合发展堵点。

“改革前,彭北湖一年承包租金不过1万元,改革后,一年租金收入能达到30万元。”华容镇芦花村村民高波举双手赞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2020年,鄂州被列为全国第四批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城市,完成全市建制村改革试点任务,并探索出城中村“莲花模式”、拆迁村“大垅模式”、纯农村“芦花模式”等多个具有示范意义的改革模式。

“通过改革,推动农村资源资产化,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新活力。”市农业农村局经管科科长王银芽说。

强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缩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城乡融合发展增添活力。

“开始啥都不会,跟着技术员学,日工资60元,现在负责管理整个葡萄园,待遇翻了一番。”家中土地流转给杏福农业台创园后,段店镇武圣村村民朱艮华就地就业,在台创园一干就是7年。

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农民收入多样化,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在凤凰街道莲花村,村民个个有股份、年年领股金。在涂家垴镇,每年的五一至十一期间,民宿长期处于满客状态,当地村民赚得盆满钵满。

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目的,也是结果。截至去年,鄂州城乡居民收入比已从“十三五”初期的1.82倍降至1.78倍,绝对值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看城市,青春蓬勃,活力迸发;看乡村,乡愁可寄,振兴可期。鄂州,这座融合城乡、各得其美的城市正迎面而来。

全媒体记者:黄朝晖

编辑:熊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