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城市发展 共绘美好蓝图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美好的发展蓝图,让鄂州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

“今年的政府工作中,牢牢抓住推进空港核心区建设,思路新、办法实,让我们深受鼓舞。”……

昨日,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带着全市人民的期待和重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事关发展大局、社会高度关注、市民高度聚焦的热点问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展开互动交流、碰撞智慧火花、贡献聪明才智、谋划发展蓝图。

  强力推进空港核心区建设

“鄂城区将围绕重点工作,抓好贯彻落实。”刘厚文代表说,着力加快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征收安置,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突破性发展临空偏好型产业。大力推广ppp模式,加快推进花湖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鄂东大道拓宽改造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力推动改革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施鄂信钻石三期、恒颖超电子二期等亿元技改扩规项目,支持合强机械技术改造和产品优化升级;着力发展园区经济,狠抓项目建设,发挥投资的“定海神针”作用,大力引进符合航空都市区和八大园区产业规划的项目。 

“华容区要立足长江港口岸线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临港临空产业,着力把三江港新区建设成为国际航空大都市的物流贸易产业聚集区,把红莲湖新区建设成国际航空大都市的现代服务新城。”姜飞轮代表说,华容区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是以开放为先导,通过舞活“三江港”龙头、打响“红莲湖”品牌、擦亮电商招牌等三个方面的努力,承接国际航空大都市相关产业,加快产城融合发展,全面打造“力量华容”的腾飞平台。

彭波代表说,建设国际航空大都市,华容区将从五个方面做好文章:以规划为先,明确发展的定位和方向;以创新为上,真正把核心放突出发展位置上;以质量为大,把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以绿色为要,把“绿色”作为发展的底线和基准;以民生为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使发展的成果能人人共享,能分享改革的成果和红利。

江来源代表说,三江港新区要加快推进三江港综合码头、铁路二级枢纽、临江大道、疏港三路、吴楚大道C2标段等一批基础配套项目建设,发展”铁、水、公、空”多式联运综合交通体系,为国际国内货物集散提供基础实施支撑。同时,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园、公铁物流园、国际企业公园、潮团国际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总部经济、检验检测等临港临空产业,把三江港新区建设成为航空大都市的物流贸易、金融、信息产业聚集区。

夏敬怀代表说,国际航空大都市的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处于航空都市建设主战场的沙窝乡,将努力在这一伟大事业中抢抓历史机遇,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充分发乎沙窝乡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打头阵、作贡献,体现沙窝价值,实现沙窝腾飞。要在全市一盘棋的大格局下,积极稳妥快速地推进机场建设的各项工作,严格依照法律和政策办事;加强“三资”管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要在临空产业大规划的引领下,依托沙窝独特的山水资源,谋划沙窝新未来。按照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以黄龙精英小镇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商务酒店、休闲度假、健康养生、高端商住等产业,打造独树一帜的“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现代航空生态城。

谢和平委员:综合交通配套是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释放潜能的关键因素。建议加快推进鄂咸高速、武九客运专线等项目建设,拓宽机场向南、向东、向西交通联系,使机场更好地带动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建设、鄂东地区重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资源开发利用。

贺四华委员说,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机场作为大型国际门户货运机场,将拥有完备的口岸、通关、检验、检疫功能。建议市委、市政府提请省委省政府考虑比照自贸区政策,在鄂州设立航空自由港,打造大进大出,买世界、卖世界的国际航空货运中心。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唯有全面持续的科技创新发展,方可成就企业的未来。”刘享平代表说,强化产权制度创新、建设科研创新平台、注重产品的创新和研发、树立“崇尚创新”的企业价值观等都有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创新突破,夯实前进的步伐,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李财胜、袁建军代表说,鄂州企业的发展与鄂州发展是紧密相连的,企业必须抢抓机遇,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思路和奋斗目标开展生产经营,做好企业深化转型、产品升级等各项工作,为鄂州未来国际航空大都市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刘维东代表说,报告中指出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长港镇作为农业乡镇,结合当前的实际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峒山生态园建设,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带、体验园和生态农产品采摘园,着力实现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的同步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态保护建设,以生态长港为主轴,完善各港渠水生态保护和治理,打造高效经济林和楠木花卉等产业,着力实现绿色产业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三是加快推进城乡统筹规划建设,强化村庄整治力度,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着力实现美丽村湾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徐鹏委员说,要加强整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坚决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规定,对于钢铁企业,将采用中频炉冶炼生产建筑用钢材的企业作为退出重点,严查400立方米以下炼铁高炉、30吨及以下炼钢转炉、30吨及以下炼钢电炉等落后产能,对于水泥企业,全面淘汰水泥企业直径3.0米以下的磨机。

    大力发展“四新经济”

“政府工作报告对鄂州产业发展的定位准确、思路明晰,特别是针对航空偏好型产业和“四新经济”制定了充分的保障措施,让我们对鄂州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骄傲。”刘应龙代表说,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将在产业布局上打造新空间。大力发展航空都市区的同时,重点接受武汉东湖开发区的产业辐射和武汉高校的智力辐射,整合吴楚大道沿线区、开发区的资源,打造武汉城市圈高端产业发展的关键空间带,培育引领鄂州未来的新动力。在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上加大力度。以智能化、信息化和核心技术为重点,支持传统企业更新改造关键设备,紧跟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继续保持市场竞争力,稳住经济发展的基本盘。在淘汰落后产能方面采用新手段。科学使用好“加减法”,发挥质量、标准、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的倒逼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新旧动能迭代更替腾出新空间。

崔帆代表说,听到报告之后,特别是大力发展“四新经济”的内容,给我很大的鼓舞,现在鄂州正处在急速发展的新时期,关键是高端人才和创新产业需求。我们下一步将会大力引进招商项目和吸引高端技术人才,为三江港新区作出积极的贡献。

“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对于葛店产业转型升级来说既是个课题,也是把钥匙。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积极主动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沟通对接,让高校科研成果走出校园走进葛店工业园。”李耀华代表说,同时,全力推进李时珍药物研究院、物联网研究院等研究院所落地生根,加速科技加速器、东湖高新智慧城两大孵化平台建设,建设重要产品质量追溯公共服务和新能源电池研发两大行业研发服务平台,为资源集聚搭建舞台。完善人才激励措施,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采取核心人才引进、团队引进、项目引进等多种灵活的方式引进人才,推进“四新”企业与投资机构的对接,建设“四新”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力争通过2-5年的时间,建立“四新”经济的工作机制和企业、科研机构为一体的创新联盟。

童桃红委员说,建议加强政策引导,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我市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着立足鄂州、连接武汉光谷生物城,辐射鄂东南的发展思路,利用好鄂州的独特地理优势,在产业政策、产品孵化上与武汉生物医药产业园对接。尽快出台切实可行的医药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对产业布局、园区发展、结构升级、资金扶持、人才培养等进行科学规划,全面促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从“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型。

王鹏委员说,建议重视吸引海外人才,助推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大对“鄂州市华人华侨创业基地”支持、宣传、招商力度,尽快建设成为海外人才引资引智的“家园”。一方面吸引海外人才将总部、研发中心落户我市;另一方面,促进本地科研机构有海外人才交流合作,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促进资源整合。支持海外人才产业迁移、投资扩产、合作建厂、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灵活回归、创业,为海外项目落地提供支持。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赵国超代表说,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完善体制、创新机制,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细化和落实土地“三权分置”办法,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农村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充分的财产权利。多元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王伟委员说,鄂州是湖北省综合改革示范区。敢改革、真改革、能改革是鄂州的精神,更是要做鄂州的名片。建议进一步完善改革管理体系。从改革项目立项、方案设计、统筹推进、督察评估等重要节点着手,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管理办法,建立改革管理信息化平台,对改革实行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倒逼改革体系完善。

(记者王凤玲、盛鑫睿、周慧中 见习记者周奥、高倩、吴军 实习生刘晨辉、江佳玉整理 编辑熊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