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巧”带“百巧” 巧手解千结!鄂州市推广“巧巧”工作室经验基层化解信访矛盾纠纷


余巧,鄂州市梁子湖区东沟镇茅圻村一名劳动保障员。从为村民解决一件难事到现在成百上千件事,余巧成立的志愿服务工作室也从茅圻村走向全镇,成为“巧巧工作室”。“有困扰,找巧巧;有烦恼,找巧巧。”一张小小的工作室名片连接千家万户。


“巧”组队伍有力度

矛盾排查“无死角”

图片“巧巧”工作室宣传
依托“巧巧”工作室为载体,构建党员带头、志愿者支撑、群众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排查格局,真正将矛盾纠纷排查“触角”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覆盖到村村湾湾、千家万户。该镇信访总量连续3年下降。

    优化人员,资源力量全整合。借力基层党组织,发动基层党员、农村无职党员加入“巧巧”工作室,担任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凝聚社会力量,动员群众由“受助人”转变为“助人者”。目前,“巧巧”志愿者200余人,常驻志愿服务者基层党员占比70%以上,法律工作者、村湾长老、技术能手、热心人士等流动力量120余人。

    建强阵地,网络延伸全覆盖。利用现有集体用房或居民闲置房屋,在全镇8个村建成11个“巧巧”工作室,及时发现、快速调处群众信访矛盾纠纷。推行微网格“1+2+N”模式,即1个湾组设立1个站,每个站明确2个负责人、按照就近原则分配N个有一技之长志愿者,有人坐班值守、有人走湾串户,实现湾组看得见“巧巧”、出门碰得见“巧巧”,随时联系得上“巧巧”。

    创新平台,收集民情全方位。以湾组为单位,建立覆盖全湾组村民的“巧巧”联系群,村民可以随时打开手机“一键呼叫”,精准反映诉求。广泛挖掘热心村民70余人担任民情收集员,全天候24小时收集民情信息。做实工作室网格化服务,开展夜访民情、节日察民情等活动,收集并建立民情台账。


“巧”建机制促效率

源头化解“零外溢”

图片“巧巧”工作室志愿者工作例会

     建立工作室信访矛盾纠纷化解“342”工作机制,把着力点放在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努力实现信访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里”目标。


     分类处理,实行“三级”分流。对遇到的矛盾纠纷,按轻重缓急、繁简大小分类处理。对家庭内的鸡毛蒜皮、柴米油盐的小事,交由邻近志愿者调处,不占用公共资源;对村民自治范畴的村长里短、邻里纠纷等事,联系村“两委”或乡村能人及时解决;对涉及政策落实、利益分配等大事,及时报告镇有关部门处理,做到信访矛盾纠纷早发现、早疏导、早报告、早化解。


     闭环管理,建立“四单”流程。推行信访矛盾纠纷调处全程负责制和限时调处制,通过群众反映问题、专人接单、反馈意见、积极参与,初步形成“四单”全链条调处流程,即村民点单、工作室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通过尽快回复、就近上门、就地调解等方式,将矛调服务延伸到矛盾发生的“第一线”,有效提升矛盾纠纷调解效率。近年来,“巧巧”调解成功率达99%。


     靠前调处,用好“两股”力量。一方面注重吸收群众身边有时间、热心肠、公道正派的村民在微信群、走湾串户中宣传政策法规、村规民俗、道德风尚等,安排他们坐班接访、定点约谈、定时碰面等,以听取群众呼声、及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注重动员周边的“五老”等“能人”上门服务,为群众调解纠纷、解决实际问题,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最近一米”。


“巧”设服务增温度

基层解难“暖民心”

图片工作室志愿者组织群众端午节包粽子

      “巧巧”工作室组成代办、代修、代言等13个服务小组,以贴近民心的优质服务巧解群众民生小事,增进群众感情,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有事找巧巧、巧巧解烦恼”家喻户晓。


      巧“代”,服务“零距离”。针对年轻人大量外出务工求学,村湾留守老人、儿童多的实际,“巧巧”工作室组建代办服务组,上门为留守老人、儿童家庭提供代缴水电费、话费,代办银行卡、社保卡、养老认证等1000余次,代购物品超10万元,以服务零距离拉近村民感情、优化干群关系、传递党委政府温暖,既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也为矛盾纠纷调解营造了融洽氛围。


     巧“言”,信息“零梗阻”。“巧巧”工作室在上门帮办代办过程中,积极进行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反诈骗反邪教、法律法规等宣传咨询服务,让最基层的群众及时了解党的政策、时事政治、镇情村情、农时农事,也在村组事务管理中有了发言权。3年来,“巧巧”工作室累计开展各类宣传咨询1000余次。


     巧“修”,质量“零失误”。“巧巧”工作室弘扬以群众服务群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带动有一技之长的志愿者组建多个代修小组,围绕代修理各种家用电器、各类手机、遥控器、灯泡、安装水管等提供个性化上门服务。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共上门为村民提供修理服务近2000人次,现场解决率达99.1%。



来源 : 湖北省信访局  鄂州信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