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建市路 奋进新征程 | 走进鄂钢“问”烟囱——“云朵”去哪了

“鄂钢是不是停产了?没见烟囱怎么冒烟?”近期,走在鄂州城区南浦虹桥上,自觉不自觉扭头西望之后,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

老镜头变得“珍贵”

鄂钢厂区与南浦虹桥隔湖而望。无论朝霞辉映,还是夕阳衬托,鄂钢厂区林立的烟囱与湖中倒影总能构成一幅特殊“风景”,并成为镜头的焦点、市民的话题。

“烟囱林立,说明鄂州工业基础好,本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可是,烟囱冒烟,又成了大家心中的痛。拍下冒烟照,不是因为‘风景’好,而是为投诉取证。”市民老范是位摄影爱好者,10多年前,他曾用手中的相机留下了不少 “珍贵”的镜头。

没想到,过去随手拍下的镜头如今真的再也寻它不见了,“观察好几个月了,也没拍到过去那种‘工业美’。”老范笑道。

烟囱不再冒烟,“云朵”去哪儿了?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世界环境日前夕,记者走进鄂钢,一探究竟。

长期以来,鄂钢为鄂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鄂州曾被称为 “钢城”。然而,一座座高炉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其烟尘排放,仿佛是人造的“云朵”。

“云朵”走了循环利用之路

国家实施长江大保护战略后,一场“蓝天保护战”在鄂钢打响。2018年,鄂钢启动建设“绿色智慧城市钢厂”。

经过4年多时间,几十亿元的投入让鄂钢厂区变成了3A景区。“你看,路边的树叶见绿了吧,走路也不起灰了吧。灰去哪儿了呢?一起去看。”在炼铁厂安全环保室主任肖长春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1号高炉车间,寻找粉尘的去处。

炉火熊熊,铁水滚滚,炼铁炉火苗的上方有一个巨大的铁罩。“是不是跟抽油烟机一样?炼铁产生的粉尘,被它抽取,通过管道进了除尘器。”铁罩连着车间架空的管道,肖长春解释,“如果没有这个铁罩,炼铁产生的粉尘排出去,就是过去看到的黑烟。”

车间外,吸尘管道连接着如城墙般的巨大除尘器。“这个大除尘器由26个小除尘器组成,里面有上万条布袋过滤吸附粉尘。”肖长春指着连接除尘器的烟囱,“达标后的空气就由这个烟囱向空中排放。”

一头正在生产,终端的烟囱口怎就没见冒烟呢?肖长春解释,这是因为现在采用干法除尘,“如果湿法除尘,就会看到烟囱冒出滚滚的白色浓烟,其实,那不是烟尘而是水蒸气。我们现在的排放标准远低于国家标准,属超低排放。”

产生的粉尘去哪儿了?肖长春告诉记者,炼铁产生的粉尘,多是铁粉,被布袋吸附后又进了炼炉,实现循环利用,闭环管理。

在1号高炉的烟囱底下,有一间烟气在线分析检测室,于2019年设立。“专门对这个烟囱口进行24小时监测,数据联网,上至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下到鄂州监管部门都看得到,我的手机也可以看到。”肖长春说。

“14时,监测排放数据是4.151,15时数据是4.029,现在的实时数据是4.235,远远低于国家标准。”15时15分,肖长春边打开手机边说。

除了炼铁高炉外,烧结车间的高炉同样也是除尘重点。在烧结车间,肖长春说:“烧结采取的工艺是电极板吸附、脱硫、布袋除尘,最终也是通过烟囱排放。这套工艺产生高纯度的脱硫灰,是建材企业需要的优质原材料。”

无论是炼铁车间的烟囱,还是烧结车间的烟囱,肖长春都能通过手机读到在线监测数据,而这些数据在鄂钢操业中心的监控大屏同样也能实时看到。

在鄂钢厂区,涵盖焦化、烧结、炼铁、炼钢、轧钢等各个工序、每个烟囱都有在线监测。“2022年,我们共循环利用了1388吨粉尘。目前,一天能处理烧结产生的脱硫灰五六十吨。”肖长春说。

环保绩效达A不是句号

数据显示,目前,鄂钢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达标率均为100%,颗粒物排放、二氧化硫排放、氮氧化合物排放量较2018年分别下降了62.2%、64.5%、57.5%。

2022年,我市着力推进重点工业企业减排,鄂钢是重点之一。去年,该公司为创建环保绩效A级企业,列出一千多项问题清单,实施原料大棚封闭、炼钢二次除尘优化、焦炉喷补等超低排放改造项目120多个。

今年2月,经中国钢铁协会官网公示,湖北省生态环保厅正式发文,认定鄂城钢铁公司为全流程超低排A级企业,这在全省钢铁行业系首家。

“钢铁是工业的粮食,烟囱对钢企生产很重要,‘有吃就有排’。只是如何排,一定要严控,蓝天、好空气,都是我们心中所求,也是企业的责任所在。”鄂钢能源环保部部长李云说,“守护蓝天,我们配套了16项管理标准。环保绩效达A不是句号,未来的重任是既要坚持标准管理,还要进一步消化环保成本。”

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鄂州PM2.5年均浓度下降至33.7微克/立方米,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环境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全媒体记者:李洪江  通讯员: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