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最后一公里”!人大代表联动 便民公交畅行

“现在19路公交车终于能够直达我们西山街道梁新屋村8个村民小组和华光村12个村民小组,孩子们上学、老人外出走亲戚、村民到城里卖菜方便多了。”看到19路公交车从自己眼前驶过,村民邵义云兴奋地说道。

7月25日上午8时,西山街道辖区人大代表齐聚江碧路五里墩高架桥,在大家的现场见证下,桥头入口处的智能升降限高杆徐徐上升至3米,19路公交车“刷脸验证”顺利通过后,限高杆又下降至2.4米的限高,升降用时仅需10秒左右。

2022年初,西山街道人大工委组织辖区人大代表开展农村道路交通调研走访时,收到了邵义云等10多位村民群众关于“谁来打通19路公交车之间‘最后一公里’行路难”的问题反映。

“19路公交车是梁新屋村、华光村两个村3000多名群众进出城的唯一通勤车辆。2016年6月,五里墩高架桥被鉴定为危桥,市里有关部门就在老316国道和江碧路的大桥两头设置限高2.4米。19路公交车过不了桥,只能停在大桥两端,村民必须先下车步行通过中间一公里的桥面之后才能再上车。原来每30分钟就有一趟公交车往返城区,现在即使花费一个多小时也不一定能到达目的地。”

“五里墩高架桥在2021年12月就已经完成大桥修复工程,如今能够承载30吨的车辆通行。19路公交车是小型中巴车辆,满负荷载重量符合大桥承载的安全范围,为什么不能恢复19路公交车的正常运行路线?”

接到群众反映后,西山街道人大工委随即形成书面建议书,向鄂城区人大常委会提交,并与梁新屋村、华光村负责人一起到市城管委反馈村民群众出行困难等问题诉求。经了解,五里墩高架桥当年限高经过了市交通运输局、市市设施管理处、市住建局等多家单位联合鉴定和决定。2021年大桥加固整修完工,鉴于梁新屋村、华光村等两个村的村民群众出行不便的实际情况,市城管委与三家单位多次商议,决定进一步优化大桥桥面设施并完成验收,再行确定恢复通车事宜。

2022年7月,西山街道人大工委经过多方调查走访,详细了解到19路公交车迟迟未能恢复通车的原因后,迅速与区人大常委会农村工作委员会专职委员、区第十届人大代表刘合双,区人大代表陈爱荣取得联系,请两位人大代表协调市城管委等单位督促落实相关责任,以期早日解决村民群众“最后一公里”出行障碍。两位人大代表联合王端杰、江国华、殷永艺、熊学敏等市区人大代表持续发力,为19路公交车的恢复通行多方奔走。

为了既能解决群众出行不便问题,又能给桥体安全安装一扇“保险门”,2022月10日,市市政设施管理处制定设计改造原限高杆方案,拟加装智能识别车辆升降限高杆。2023年4月,市市政设施管理处对五里墩高架桥面进行全线“刷黑”,为公交车平稳安全运营优化桥梁道路基础。2023年7月初,大桥的江碧路桥头入口处智能识别车辆升降限高杆安装成功。2023年7月15日,19路公交车开始在五里墩架桥上桥安全试运营,经过市市政设施管理处和市交通运输局等单位近10天的全线跟踪监测,大桥在公交车试运营期间情况稳固良好。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人大代表一年七个月、578天锲而不舍的接力协调下,2023年7月25日,一辆载着村民出行的19路公交车从梁新屋村方向驶来,轻巧自如地驶过桥头智能升降限高杆,大伙儿纷纷从车窗里伸出手向站在桥头两侧的人大代表挥手致意。

通讯员:柯幼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