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是“千湖之省”,水域总面积2706平方公里,是长江干流、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湖北也是农业大省,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是我国十三大粮食主产区之一,以全国3.7%的耕地生产了全国4.1%的粮食,不但牢牢端稳了5900多万荆楚儿女的饭碗,每年还净调出省粮食100亿斤左右。
湖北常年的粮食种植面积在7000万亩左右,连续10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500亿斤以上,今年粮食播种面积预计将达7053.1万亩。在中国粮食产区的版图上,“鱼米之乡”湖北的地位举足轻重。
今年湖北的夏粮实现了面积、总产和单产“三增”,其中单产实现了突破,增幅位居全国十三个主产区第三。湖北在提高粮食单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首先,稳步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小田并大田”试点工作,湖北30亩以上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面积达1864.9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4.4%。其次,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意见,目前已建成215.5万亩高标准农田;持续推进“看禾选种”,集中展示高产、优质、绿色、高效新品种,帮助农民选好种、用好种;建设中稻、小麦和玉米、大豆单产提升示范区,辐射带动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加快推广农机先进适用技术,今年湖北水稻机插率和小麦机收率均创历史新高。
今年,湖北秋粮面积预计达到4908.63万亩,较上年增加4.41万亩。湖北的主粮种植中,水稻占据“主力”。目前,3000万亩中稻陆续成熟,正在大面积收获;1100万亩玉米、370万亩大豆进入收获尾声;215万亩双季晚稻正处于抽穗期,丰收在望。
03:24
与此同时,受病虫害影响,今年湖北的水稻、玉米病虫害发生面积较常年略增。对此,湖北组织百余场科技服务培训班,开展“虫口夺粮”百日攻坚行动,累计实施秋粮统防统治5675.3万亩次。湖北还开展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和“三夏”农机化技术推广“田间日”等活动,以赛提技、以技减损,充分挖掘机收减损潜力。
在距离中国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屈家岭文化遗址”25公里处的湖北京山,91万亩中稻迎来了丰收季。前些年,当地在建农具展示馆时,在不少农户家找到了犁、耙、耖等传统农具。如今,这些农具只能在展示馆里看到。随着农耕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当地机械耕整率达到98%以上,小麦和水稻机收率超过99%。
“虾稻共作”“稻蟹共生”是庄稼田里常见的养殖模式。而在湖北赤壁,有一种养殖模式却十分罕见。通过应用现代水稻种植、水产养殖技术,升级改造成微生物零排放“稻虾鸭”体系,实现“一田三收”,有效地提高稻田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更大的可能。这种模式的开拓,背后离不开一个个“超级新农人”的不懈探索、不断攻关,也正是一批又一批这样的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03:51
湖北不仅是粮食大省,同时也是中国水产第一大省,淡水产品产量占全国的近七分之一,连续27年位居全国第一。以莲藕、小龙虾、淡水鱼等为代表的水产品,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在国内外大大小小的餐桌上也久负盛名。
眼下正是莲藕收获的季节,位于江汉平原的各个莲藕种植基地里,采摘莲藕的身影忙碌不断,盛放果实的筐子也收获满满。湖北的莲藕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湖区,常年种植面积120万亩左右,位居全国第一。而有着2300多年种植历史的“洪湖莲藕”则是湖北莲藕的主要产区。
04:49
洪湖是湖北最大的淡水湖,优越的气候条件,让这里的莲藕与众不同:形状长、单支藕粗大、节间粗壮、中间通气孔小,吃起来味浓爽口,因此备受青睐。洪湖莲藕常年种植面积22万亩,总产量近30万吨。由莲藕衍生出的加工产品有泡藕带、藕汤、野藕汁、野莲汁、荷叶茶、洗发水等56个品类,年加工能力20万吨以上。
民以食为天。无论是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还是莲藕、小龙虾、淡水鱼等水产品,都会经历不同形式的重重加工,最终以最可口的味道进入到老百姓的口中。在湖北天门、潜江、仙桃等地,有一道菜品,不论是家庭聚餐还是宴请宾客,都是必点,那就是蒸菜。
“蒸菜出天沔、鱼馔冠天下”。蒸菜的三大步骤:切菜、调味、拍粉。把切好的鱼、肉、蔬菜等食材用碗分装,排列整齐,放入蒸柜,蒸到一定的火候,再将这些食材取出,迅速扣于餐盘之上,用手轻轻按压。碗揭开的一霎,热气蒸腾,香味扑鼻。一步一步精湛的技艺,寄托的是那份难以割舍的浓浓乡愁。
清蒸的嫩,粉蒸的糯,包蒸的香,酿蒸的鲜……蒸菜历史悠久,代代相传,凭借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技艺,跻身鄂菜代表品种之列,如今已形成独特的9种技法3000多个品种。
长江岸边一碗米,沟河湖汊几粒豆。勤劳的湖北人民,正在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续写着属于自己的丰收故事!
(央视总台记者 倪晶依 鄢艳 许伟 徐之昊 彭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