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决策部署,切实推进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鄂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系列政策措施(即:一个意见,五个行动方案,一个考核办法)。下面,从3个方面介绍有关情况。
第一、总体考虑
(一)坚持政治引领与服务企业相结合。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始终,通过真心实意贴心服务、真金白银政策扶持,推动企业高端化创新、数字化赋能、绿色化发展,让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减轻企业负担。
(二)坚持统筹抓总与细化实化相结合。强化“1+5+1”系统思维,第一个“1”就是出台统筹管总的政策文件,即《关于推进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5”就是聚焦产值倍增、企业倍增、税收倍增、管理提升、上市引领等五个方面,出台行动方案,明确发展路径;第二个“1”就是出台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
(三)坚持高位推进与协调联动相结合。市政府已经成立鄂州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强化谋划部署,高位推进落实,推动问题解决。同时,加强市区联动、部门协调,压实属地责任、主体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四)坚持引导激励与考核评价相结合。市政府设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和工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引导激励各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对各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工作成效显著的地方给予政策激励。
第二、特色亮点
“1+5+1”系列文件目标思路明确,架构体系清晰,工作重点突出,构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梳理了政策措施的干货,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紧扣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
聚焦高质量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布局、做大工业底盘、科技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推动绿色发展、提升企业管理等措施,对各地开展工业经济高质量考核,着力破解工业领域“小”“弱”“散”发展现状,形成“通”“特”“精”发展格局,到2025年,全市工业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形成工业规模倍增、结构优化、提质增效的良好发展态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600家,专精特新企业达1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50%以上,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超2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70%以上;省级产业集群达6个以上;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70%,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超过80%,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突破150家;绿色能源利用普及率不断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二)推出两项政策激励。
1.设立1亿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奖补以及专精特新、单项冠军、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技术创新、两化融合、绿色制造等试点示范企业(项目)奖励,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10月份,市经信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鄂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快推动惠企政策应享尽享、免申即享。
2.设立工业高质量发展基金,通过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我市产业投资,促进招商引资项目、重大工业投资项目加快落地,激发产业发展活力。
(三)突出三方面关键举措。
1.优存量。一是推动高端化创新,鼓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三年内建设费用累计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给予不超过500万元支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与重大项目攻关,对完成省级“揭榜挂帅”的项目按相关政策规定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二是推动智能化赋能,推进钢铁、建材、能源、采矿等行业生产过程数字化监控及管理,推动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支持食品、药品等行业建设产品信息追溯系统,三是推动绿色化发展,对获得省级以上绿色示范项目给予资金奖补。对绿色示范企业,各级金融机构比照专精特新相关政策给予支持。
2.促增量。一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启动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加快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行业改造升级。推动新型显示、金刚石工具、重型机械制造、工程塑胶管材、生物医药等省级重点产业集群提档升级,推进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化发展。对入选省级以上产业集群的所在区(经开区)给予资金支持。二是加大培育企业力度。对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超过10亿元、5亿元的工业企业,分别一次性奖补20万元、10万元。支持“金种子”、“银种子”企业上市,单户企业分阶段奖励额度提高到500万元。支持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和品牌建设。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60万元,对获得湖北精品认定的企业每家奖励20万元。三是加强发展后劲保障。对新增年度纳税总额超3000万元以上且三年内连续正增长的工业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其中奖励给企业领导班子成员的金额不少于奖励资金的50%。对首次进规工业企业3年内实施技术改造项目,设备投资补助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单个企业年度补助增加总额不超过50万元。
3.谋变量。一是引导企业完善管理。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健全财务管理体系,规范资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核算、利润分配等制度,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二是妥善处置闲置资产。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引导企业实施兼并重组、租赁经营、破产出清,有效盘活停产半停产企业。三是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制造业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拓展工业设计、定制化服务、供应链管理等业务领域。鼓励工业企业线上线下多元业态发展,依托花湖机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升产业外向度。
第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用地保障。推进工业用地全域整治,清理闲置工业用地,加快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提升工业用地容积率和亩均效益。积极处理工业用地历史遗留问题。大力推行标准地出让和“五证同发”。
(二)夯实人才支撑。搭建产教融合发展新平台,采取“订单式”培养、按工种分级分类培训、企业冠名培训、“车间建在学校、课堂设到车间”等多种模式,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
(三)深化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对企业续贷需求实行快审、快批、快贷,对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合理调整还款计划,不盲目“断贷、抽贷、压贷”。支持中小微企业利用政府采购合同开展线上融资,鼓励金融机构实行无担保、无抵押贷款并给予20%利率优惠。
(四)加大财税扶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项目以及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项目,原则上全部预留给中小企业,超过前述金额的采购项目,预留预算金额的40%以上给中小企业,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
(五)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举办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积极与高校合作,联合开办MBA、EMBA校外班。每年选派一批企业家到先进地区、著(zhù)名企业、重点高校考察学习研修,组织一批企业家免费体检、免费疗养。
(六)优化发展环境。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双千”活动。设立“营商环境日”,开展“企业家日”系列活动,每年开展“工业企业管理二十强”“技术改造二十强”“科技创新二十强”“工业企业纳税二十强”评选活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桥梁纽带作用,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