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经验”的老城区实践 ——西山街道综治中心构建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

近年来,西山街道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在构建多元阵地、整合专业力量、健全矛盾调解机制上下功夫,探索形成矛盾纠纷化解“153”工作法,走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老城区实践,切实做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2023年以来,西山街道共摸排出各类纠纷735件,成功调解733件,调解成功99.73%。

“一站式”平台“一揽子”解决

“耗时多年的纠纷一直像块石头压在我心头,这下终于解决了。”家住西山街道桂花园社区的金爹爹感叹道。

几年前,金爹爹因左眼视力下降,在城区一家医院进行了手术治疗,后感觉视力不但未见好转,还逐渐下降,直至出院7个多月后,左眼失明。金爹爹认为医院应承担医疗事故责任,于是医患双方向市医学会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其鉴定结果为医院方无责任,金爹爹对结果表示不服,并多次上访。

了解情况后,辖区网格员将此事上报给街道。依托资源集成优势,街道综治中心启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由综治中心牵头,信访办、社区等联合调处,先由双方共同选择一家鉴定机构重新进行医疗伤害鉴定,依据鉴定结果,工作人员与金爹爹及家属进行了沟通,最终达成双方认可的调解方案。

“一站式”平台“一揽子”解决。为高质高效开展矛盾纠纷法治化化解工作,西山街道在5个村、8个社区共成立了13处专业化、一体化的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信访受理、矛盾调解、法规咨询、法律援助等“一站式”便捷服务。

同时,建立辐射全街党员群众的“党总支+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小区”“党员中心户+楼栋”“党员+群众”五级管理网络,吸纳全街3658名党员参与,将党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家庭,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社会治理网,共同化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


调解联盟真诚为“邻”服务

如何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西山街道给出的答案是:建立矛盾纠纷收集—分析研判—分流—督办—化解—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按照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督办、统一归档的“五统一”,要求进行“一门受理、协同办理”。

此外,他们畅通多方联动机制。结合上下联动、多部门联动、政企联动、跨地互动、横向互动等渠道,共同化解矛盾纠纷,已形成“网格(湾组)驿站+村(社区)+街道+区+市”的阶梯式矛盾化解格局。

如,桂花园社区发挥驻点单位市、区法院和社区法律顾问及民警的专业化作用,成立了“援”来360矛盾调解联盟,联盟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68起纠纷,一直秉承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援”来360真诚为“邻”服务。

现在,西山街道还基本实现了一村 (社区)一品牌志愿调解服务团队,以网格驿站为阵地中心,不断推动调解工作向网格(湾组)、向楼栋延伸,实现矛盾纠纷调处往精细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聚焦“老大难”多方联动促化解

小桥村涉及武昌小学拆迁问题,综治中心请专业部门对参与拆迁协调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一些政策理解不透彻、想捞取利益最大化的个别带头闹事人员,由“和事佬”志愿服务队人员轮番上门协调,发动群众释法明理。

“我们将聚焦群众关注的历史遗留房地产、征地拆迁等领域问题的群体矛盾,多方联动,争取政策支持,推动一些‘老大难’纠纷实质性化解。”西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综治中心主任段新明说。

根据村(社区)各自矛盾纠纷特点,他们“定制式”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及调解技能培训。特别是根据一些涉众利益纠纷问题,如征地拆迁、土地流转、旧城改造、加装电梯等问题,组织专业人员对参与协调人员采取“定制式”业务培训,便于统一口径,化解矛盾。

同时,通过法治护航,落实“大调解”保障。街道聘请7名法律顾问,为全街15个村(社区)提供“一对一”法律顾问服务,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

全媒体记者盛鑫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