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频道去哪了”“广告中间插播电视剧”“看个新闻联播都要收费”……随着智能电视越来越普及,关于智能电视“难看”的投诉也越来越多,有网友给智能电视下了“新定义”:智能电视=一堆遥控器+满屏广告+各种VIP。
看电视难,难于上青天。不禁要问,智能电视为啥操作这么麻烦?广告和会员这“两只拦路虎”真的就“治不了”了吗?
套娃”收费
图源:新华社 朱慧卿
一
一台好的智能电视价格不菲,少则几千,多则几万,长期“霸占”着客厅的C位却“无所作为”,没点“智力”“财力”就甭想看喜欢的内容,以至于有人把智能电视调侃为“电视爹”。
操作越来越难。电视功能越来越强大,但操作也越来越复杂,面对五花八门的画面,种类繁多的选项标签,很多年轻人一时半会儿都搞不清楚,老年人更像是雾里看花,“淹没”在数字鸿沟之中。仅仅是切换信号源这一项操作,就足以让很多老年人头痛不已,更不用说那些让年轻人都“抓耳挠腮”的复杂操作。留守在家的老年人为了打发时间选择看电视,却又因为复杂的操作方式,不得不反复学习电视操作方法,甚至用本子记下操作步骤,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广告越来越多。开机广告、待机广告、暂停广告,看个电视剧,剧前剧中剧尾都有广告,甚至关机也有广告!很多开机广告和内置广告都是“强制执行”,根本无法跳过,与其说是智能电视,不如说是花了几千块钱给家里买了块广告屏,沦为电视厂家的“摇钱树”。很多智能电视在功能研发、操控设置方面并未考虑老人和孩子,但里面的广告倒是很“贴心”,满屏“包治百病”的保健品、让孩子“乌鸦变凤凰”的培训班,多年前电视购物的画风卷土重来。
套路越来越深。你可以说智能电视使用起来不智能,但在收费方面绝对是“天赋异禀”,内容平台手机会员和电视会员“泾渭分明”,即使有手机会员,想看电视VIP还得重新购买电视会员;连续包月首月费用“很有诚意”,后续价格“贵的离谱”,用户大呼“上当受骗”;“套娃式”收费更是让用户苦不堪言,影视、少儿、综艺等每个板块VIP都需要开通单独的会员,除非你财大气粗,否则别想“雨露均沾”;会员分级制同样让用户头大,会员之间也要分个三六九等,不同的会员等级对应着不同的画面清晰度等权限;甚至推出了“单片付费”模式,一些新近热播的影视大片,即使开了影视会员也看不了,必须额外付费后才能观看。
老年人使用智能电视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图源:《2022中国适老化电视调研报告》
二
老年人看电视难,年轻人看电视也难,原本作为消遣时间的电视,如今却让用户们头痛不已:智能电视为什么越来越“难看”了?
生存的压力,“必须”功能强大。《2024年中国智能电视交互新趋势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电视开机率由2016年的70%下降到了2022年的不足30%,电视机的销售额也连续五年下滑,曾经的光辉岁月早已烟消云散。各大电视厂商为了吸引消费者,纷纷卷配置、卷功能、卷内容,高清大屏、海量影片、装卸软件、多屏互动,这些都是小意思,“触网”之后的智能电视,早已变成了“全能战士”。但对于老年人来说,电视的核心功能就是看直播节目,繁多而不实用的功能大有“喧宾夺主”之意,大大抬高了看电视的门槛。
成本的提升,“必须”用户买单。如今的电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从2009年开始,国家广电总局要求电视厂商必须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才能向用户提供视听内容,智能电视的发展开启了“广电+内容平台+家电”新模式,广电提供许可,内容平台提供内容,电视端提供整合服务。三方都需要挣钱,成本自然“芝麻开花节节高”,为了实现快速盈利,商家只能“不择手段”。于是,这些增长的成本就以无处不在的广告、层出不穷的会员等形式“顺理成章”地转嫁给电视用户。
流量的诱惑,“必须”创造利润。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流量至上”几乎已成为所有互联网企业的共识,高流量意味着高关注、高价值、高收益。智能电视也顺应时代潮流,更加突显网络功能。如今,单纯卖电视“裸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更多的是卖软件和内容,依靠流量来赚钱。智能电视的用户越多,作为流量入口的价值就越大,用户看电视遇到的每一个“槽点”,往往都是产业利益链的直观表现,背后藏着错综复杂的商业利益复合体,从看电视的各个环节收割流量、赚取利润。
治理电视“套娃”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阶段性总结部署推进会
图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微信公众号
三
天下消费者苦智能电视久矣,智能电视拥有“智能”之名,却尽行“智障”之事。笔者认为,电视行业没那么多“必须”,不能总是让消费者“一忍了之”,想要解决智能电视的“顽疾”,还需三副“猛药”方能“去疴”。
智能电视简单易用。电视智能不智能,拼的不单是科技创新和功能堆叠,更重要的是要始终把用户体验放在首位,不分老人小孩,不分文化水平高低,任何人都可以轻松、便捷地上手使用。比如,简化遥控器操作、减少按键数量,提供长辈模式,开发一键直达直播节目功能,把按键设计成颜色鲜艳、形状独特的“显眼包”,让老年人能在一众按键中快速找到;遥控器语音系统作为智能电视的“灵魂”,要增强“揣测”用户意图的本领,用户可以与电视“自然聊天”,轻松找到想看的节目。如果电视厂商设计团队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样才能“简单点”,笔者倒是有个“好主意”:请一位老年人进入设计团队。
电视行业取财有道。不管是电视厂商还是内容平台,都要明白,广大观众才是电视行业真正的衣食父母,离开了庞大的观众群体,哪个广告商会支付广告费?再多的会员系统也只能沦为摆设。电视行业发展的阵痛不该由消费者来买单,每一个“小伎俩”,是给用户添堵的“骚操作”,更是得不偿失的“逐客令”。面对电视产业链条主体多元化格局,不妨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建立合作共赢的分工机制:电视厂商要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用科技为市场“赋能”,摆脱对广告收入的依赖;内容平台要建立互相兼容的会员体系,优化会员定价策略,提供更多优质免费内容;广电平台要强化公共服务属性,加大对公益性电视节目的投入,凸显广播电视惠民服务属性。
监管部门重拳出击。智能电视行业乱象丛生,仅靠行业自律是不够的,监管部门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加强立法和监管,明确收费标准和范围,降低广电许可证门槛,鼓励内容平台良性竞争;健全投诉反馈机制,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让人欣慰的是,自2023年8月起,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多个部门对电视“难看”现象打出了“组合拳”,并在第一阶段治理工作中圆满实现开机看直播、收费包压减50%、提升消费透明度等目标。在第二、三阶段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电视机机顶盒一体化,从根本上实现一个遥控器看电视,看电视难、看电视烦的时代也即将成为历史。
好好看个电视,不该那么难。回想当年,一台黑白电视机都能照亮整个家庭,让生活绚烂多彩。我们允许作为“晚辈”的智能电视“犯错”,但不能放任它“一错再错”,早点“改正”,才能“站稳”客厅C位,才能让遥远且美好的“抢遥控器”画面重现客厅。
文:杜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