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央视告诉你梁子人行走天下靠的是这些规矩

梁子岛,虽然面积不大,但交通便利,水运发达,早在明清时期便是商贸之镇,被世人称为“武昌鱼故乡”,居民最多时,竟达万余人。为了守护这片美好的土地,梁子镇居民每年禁渔、休湖期长达数月。 

这世世代代传下来的规矩,不仅没有随着时间变化而被破坏,反而愈发烙印在梁子镇人的内心深处。 

不守”渔规”吃苦头

在梁子镇,打鱼有船帮,船帮有规矩,为了维持捕鱼秩序,智慧的梁子镇人发明了“过边打鱼”的办法,你来我往,大家合作共赢。可是,有人偏偏不按规矩办事。早年,渔民夏国良的父亲曾是船帮帮主,世代捕鱼的他们严格遵守“船规帮规”。但夏国良的远房表哥却做出了不守规矩的举动,竟在一众渔船之前抢了头网,企图获得更多利益,他的行为立刻遭到所有人的谴责。 

“诰斛”核秤

1936年农历六月,赵凯老人的六弟出生,亲朋好友都到了,可父亲却不在场,这是发生了什么事呢?家人赶忙寻找,才发现父亲在大庙面前“诰斛”呢!所谓“诰斛”,是商家把自家的秤拿去核准,这是祖辈传下来不能缺斤少两的规矩。未能“诰斛”的商家会被视为奸商,不受人待见,所以梁子镇上的生意人都特别重视这件事,也难怪父亲会在孩子出生的当天还去大庙前“诰斛”。 

螃蟹论只卖

夏开胜在梁子镇上经营着自己的螃蟹店,10年前的螃蟹还不是论只卖,那时论斤,要拿秤称重量。正因为如此,发生了一件夏开胜至今不能忘记的事。原来,由于急着卖出螃蟹,又想做成一笔客户的大生意,他同意把原本15元1公斤的螃蟹降到10元1公斤,后来在秤上下了“功夫”。没想到买主回家一称,便发现了端倪,气愤的顾客马上找到夏开胜理论。这事触动了岛上的经营户们,大家一起商量如何挽回影响,并做到买卖双方都觉得公平合理。于是,螃蟹论只卖的规矩就出炉了。 

 柱子背后的智慧

旅游黄金周,梁子岛上热闹非凡,为了解决商家拉客乱象,68岁的张德火根据打鱼的帮规,提出了一个设想:家家户户左右两边以门柱为界,街心以花坛为线,客人到自家门前才能打招呼,不能越界揽生意。定下这条规矩,一举杜绝了邻里拉客现象。 

“秤头翘一翘,顾客笑一笑”,这已经是第2次出现在《记住乡愁》的故事里了。重规守矩的“千湖之省”——梁子镇在这方面做得确实不错。有着“千湖之省”名誉的湖北省是我在那里工作和生活了近十年的地方。记得每年夏天的莲蓬、菱角……还有每年秋天的莲藕、冬天的大草鱼等,都是我的最爱。现在,我生活在澳大利亚,每年秋天要回家乡吃莲藕。回国买吃的,最怕商贩短斤少两。梁子镇的商家从上世纪传下来的“诰斛”,这是梁子镇祖辈留下的传统,没有“诰斛”的商家视为奸商,不受人待见。如今,电子秤代替了“斗、升、斛”,但是在梁子镇“诰斛”已经内化为一种自觉的商业规矩。我想,梁子镇的规矩若全国各地的商家都能够这样,而且都能内化为自觉的商业行为,那就是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 

这是一位网友看完此片后的留言,此话跟梁子古镇的规矩故事一样值得回味。

(鄂州日报记者闻讯整理 责任编辑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