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开发区工业走出“微笑曲线”,让传统产业这棵“老树”长出“新芽”

两端朝上,中间下沉,新经济理论模型“微笑曲线”,画出了当今市场利润现实和企业的发展趋势。曲线的两端分别是研发和营销,下沉部分是制造。

凭借传统制造业的实业优势,鄂州开发区造就了西部新城老工业基地的新辉煌,秀出了一条“微笑曲线”,他们是如何探路的?产业换挡“老树”发“新芽”

“在传统产业上作深入研究,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升级版。要针对开发区产业特色不明显问题,积极抢抓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实施的机遇,找准位置,全面凸现鄂州开发区在新一轮竞争中的优势,顺利实现换道超越。”市委书记李兵调研鄂州开发区时,为开发区发展把脉问诊,指向引路。

“我们要想实现换道超越,最根本、最彻底的出路就是走出传统企业的发展模式,进行转型升级。”鄂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夏子卿说。

一场关于产业升级的“硬仗”在鄂州开发区迅速打响。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让“老母鸡”下“金蛋”。以兴欣建材为例,先后投入近1亿元,开发多层增强钢塑压力复合管、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两个新产品及项目技术改造,拿到了6个专利。多层大口径压力复合管、聚乙烯钢骨架复合管外径系列多个产品填补国内市场空白,有力拉动了全区的工业增长。

力推产业加速转型。面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残酷市场现实,扬子重型公司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成为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文莱大摩拉岛大桥等桥梁项目的供货商,通过“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叩开了国际大门。

自强电工则将“科技创新,提质增效”八字方针视为企业生命,通过技术创新,该企业打造出自己的品牌,仅今年就可新增产值4亿元,增幅达到70%以上。华阳重工由建造钢结构的企业向智能停车库转型,研发了近10种各式各样的高端智能停车库,并获得20余项专利,今年该企业年产值可达1亿元。

1至4月,鄂州开发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1.4亿元,同比增长21.55%;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8个百分点。

鄂州开发区工业走出“微笑曲线”,让传统产业这棵“老树”长出“新芽”。“智造”引领向中高端进发

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就有新兴产业的新生崛起。随着传统企业智能化升级,鄂州开发区产业转型也从制造向“智造”悄然变身。

昨日,在百富环保公司车间,工人紧张忙碌赶订单,“今年订单状态饱和,市场形势一片大好。”该公司技术负责人韩晓涛说,近年来,公司进行技术创新,在传统废水回收的工艺上,投入近200万元研发“零排放”工艺,市场前景非常好。

与百富环保一样,中节能博实、鄂美环保、邵一环保、吴城环保、楚天蓝环保等20家节能环保科技企业,在一年半时间里,先后落户开发区环保科技产业基地。

通过产学研合作实施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大力开发高效节能产品、技术和装备,提供先进环保技术服务,鄂州开发区节能环保产业已然成型。

面对经济新常态,鄂州开发区以“腾笼换鸟”为核心淘汰落后产能,腾退低效用地,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强力实施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坚持把环保节能、智能制造等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和主攻点。

环保节能产业只是鄂州开发区新兴产业崛起的一个缩影。

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等多种方式,宏泰产业园项目来了,占地6468亩,预计可带动投资150亿元,打造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通过集聚为各产业提供产品检验检测认证服务的机构,融合各类国家级检测中心、国家级实验室,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广范围、高标准的检验检测认证高技术服务,实现1:50的产业拉动。

目前,鄂州开发区已拥有装备制造、塑胶建材、节能环保3个主导产业。近10个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余个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新兴产业的聚集,舞活了开发区的龙头,加快了开发区由制造向“智造”的升级。当好“保姆”培育好种子

在开发区采访时,对一种现象感触颇深:开发区各部门负责人除了本职工作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第一助理”。

“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项目,既要把好项目引起来,也要通过我们细致入微的服务,让这些项目种子生根发芽。”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恒波在谈到“第一助理”工作时如是说。

环境锻造投资“洼地”。今年以来,开发区在认真总结以住招商经验的基础上,超前谋划,理清思路,创新方式,推进招商引资规模上新台阶。抓好在建项目,确保项目建设有新起色,同时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发展环境上新水平。

如今,开发区已形成了一整套项目推进的流程。项目一旦确定,“第一助理”在第一时间跟进,帮助企业与相关部门对接,办理立项、注册、环评、安评等手续,并协同土地规划建设局、财税局等部门,抓好拆迁、清理苗木和地面附着物等工作。

项目推进流程的无缝衔接,直接带来的是项目的迅速崛起。2016年初,武汉亿美特模塑项目正式落户开发区,土地平整、基础施工与环评、立项及规划建设等手续办理同步进行,工程进展迅速,今年3月份已实现投产,该项目从签约到投产仅用了一年时间。

项目开工建设了,建设中遇到问题怎么办?开发区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

集中资金和资源,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难关、促转型、增效益。开发区综合运用落实财政间歇资金、产业发展基金、“助保贷”、“政银保”、鼓励企业挂牌上市等多种手段,加强金融帮扶。

重点引导10家以上的企业实施技改扩规和转型升级,培育4家企业上市。引导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木之君、兴方磨具等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帮助顾地科技、肽洋红、木之君、迪洁膜等企业,实施一批科技成果转化。 

(全媒体记者张赤军 胡倩 实习生张宸 责任编辑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