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带动一座城,一个社区呵护一片家园。在凤凰街道辖区,人和社区的暖心故事一直在身边发生。
在古城路与滨湖南路交会的十字路口,经常有一位穿着红马甲的白发老人,挥着小红旗、吹着口哨引导市民,特别是放学回家的孩子们过马路。
人们对老人的行为已习之为常。老人叫祝光贤,祝家湾居民,鄂州市第五届道德模范,“三关爱”志愿服务队负责人。老人带领的“三关爱”志愿服务队当年就是在杨湾社区的支持下,开展系列爱心助学活动。如今,他们的行动已带动全城。
“老师,我画得漂亮吗?”“老师,先看我的。”周末,在文汇社区家庭服务中心里,李慧和其他几名学生争着让社区工作人员龚诚给自己的绘画作品打分。
利用周末,由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把孩子们组织起来开展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在文汇社区,这早已成为常态。
在凤凰台社区,他们办起“朝夕课堂”,以老带小,把关心下一代与关爱老一辈紧密相连,促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对老人和孩子,是这些身穿红马甲的社区志愿者在牵挂。对那些生活在社区的特殊人群来说,牵挂他们的又是谁?
一大早,居民曹中等就来到滨湖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在器材上进行康复锻炼。“在家门口就能进行康复训练,很方便。”他高兴地说。
同曹中等一样,残疾人乔晶晶也是这里的常客。有空的时候,她都会来学习剪纸技术。
在社区请来的剪纸老师的指导下,乔晶晶的剪纸技术日益见长。
“社区将好的手工艺品挑出来进行义卖,我也能获得一笔收入。”乔晶晶开心地说。
康复训练、娱乐活动都在家门扣。这里俨然成为聚会交流的场所。
点亮“微心愿”,争做圆梦人。这里,还记录着一个个圆梦时刻。
残疾人熊伙林家里的电水壶坏了,想要一个新的,但没钱买。通过“微心愿”活动,他收到了一个崭新的电水壶。
滨湖社区主任高爱云介绍,社区共有残疾人84名。2014年以来,共征集“微心愿”150余个,实现113个,“牵挂他们的多是党员。”
凤凰街道处在我市核心城区,外来创业人员多。如何让他们在这里安心创业?牵挂他们的是社区干部。
在澜湖社区竹林广场步行街有一家不起眼的兰州拉面店,喷香的汤料,软嫩的牛肉,再加上面条筋道,生意很是不错。
开店创业的是一家人,来自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店里,拉面的是哥哥马俊龙,在一旁搭把手的是弟弟马军贵。帮忙收拾的父母马生成、马吉花。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2010年,刚来鄂州时,马军贵便有这样的困惑,自己一个外乡人在鄂州会遇到什么?
2014年,担心终于来了,店面出了点小问题。最后,在市民宗局和社区的协调帮助下,兄弟俩心中的难事解决了,新店重新开张,生意同样红火。
“社区还为店铺免费更换了店招、添置了消毒柜。”马军贵说,“社区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
“让少数民族同胞、外地人有一份归属感。”澜湖社区主任曹伊灵说,为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社区成立工作小组,制定工作制度,还开展了送慰问、送知识、送文化、送帮助等活动。
为外来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目前,凤凰街道各社区制定了“服务与管理并举,服务先于管理”的原则,倡导为外来人口提供“亲情式贴心”服务管理的工作方法。
如今,马军贵一家人除了每年学生放寒暑假的时候回家外,其余时间都在鄂州,“鄂州已成了我们的第二故乡,有人牵挂,就是幸福。”
凤凰街道还是全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怎样让这个“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过得开心,有幸福感获得感?
思路决定出路。近年来,在全力抓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凤凰街办凝神聚力多层次引导推动造暖心社区建设。
真情托起希望,爱心化作温暖。“人民群众的事情就是我们的牵挂。是压力,也是前进的动力。”凤凰街道负责人说。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燕婷 责任编辑陈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