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武昌

唐·钱起 

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风。 

数株曾手植,好事忆陶公。 

钱起: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唐玄宗天宝十年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肃宗时曾任蓝田县尉,代宗时官至考功郎中。“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以五言为主,多送别酬赠之作,风格清丽。名篇有《暮春归故山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名句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等。有《钱考功集》。 

作品赏析:此诗是诗人路过武昌时所作。诗题“晚泊”二字,含义颇深,既点明了此次旅行到达武昌的时间是傍晚,同时也交代了此行所凭借的交通工具是船。开头两句意思是说,傍晚,我将船停靠在武昌城外的长江边,弃船上岸;来到渡口旁边一个亭子里,晚风吹拂,稀疏的柳枝轻轻摇摆。首句叙事,回扣诗题。次句便是写景,津、亭、柳、风,一句四景,要言不烦,其中津口、亭台、晚风这三个意象是略笔,而“柳”这一意象才是主笔。因为“柳”,或者说“杨柳”,才是江南武昌特有的风物。柳,杨柳,在偌大的中国大地,其名声之大,除了历史名城扬州(扬,通“杨”),恐怕就要数江南武昌和岭南柳州了。后两句紧承上句“柳”字而来,展开叙述和回想,在寥寥可数的文字中,对“陶公柳”寄予深切挚爱之情。原来,那株株柳树是晋代陶侃亲手栽种的;至今,人们还常常记起他的名字。 

这首小诗,短短4句,共20个字,主要选取了“陶公柳”这一核心意象,运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不着色彩,用一个“疏”字,勾勒出暮冬或早春“陶公柳”的形象;用一个“忆”字,抒发了诗人对陶侃的赞颂之情。(余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