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双月座谈会都谈了些啥?

邹霞带领党外人士参观华科工研院

 

01

做强企业加速器 

         民革鄂州市委会主委叶丽娅做了主题为“做强企业加速器 为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新动能”的发言,她提出了如下建议:

       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出台《鄂州市鼓励科技企业加速器发展的实施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市级财政安排支持加速器发展的专项资金,明确资金的用途和奖励范围、措施;多途径提升加速器服务企业的能力,满足加速器在融资、购地、高端人才引进、市场开拓等方面需求。

       2.理顺关系,双向赋能。政府要主动向企业赋能,向企业减负增信、释放利好,从审批、中介服务、政务流程、财政金融等方面向企业赋予权能。

      3.突出主体,培育市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坚持市场导向,突出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将加速器产业链条向前、向后延伸,集聚一批上下游企业,打造一条从孵化器、加速器到产业转化的完整产业链;要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加速器建设,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市场行为运作和经营,实现自负盈亏。

       4.结合实际,抓住重点。在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点发展培育专业型加速器,提升其产业培育能力;做好产业承载规划,为加速器中即将成熟的企业预留产业空间,协助企业做好产业规划。

       5.加大考核,激发活力。建立和完善对企业加速器的评估、考核和奖励体系,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完善考核内容,考核评估结果与政府奖励挂钩。

 

02

提升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创新能力

       民盟鄂州市委会主委熊金林作了主题为“提升中小企业技术研发创新能力 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发展”的发言,具体建议如下:

 

       1.加大对企业研发的政策落实和扶持力度。落实企业技术创新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等,加大普惠性政策的落实力度;落实营改增财税政策,使企业一些研发、设计等内部服务环节从主业剥离出来,成为效率更高的创新主体;加大我市有关科技创新扶持政策的落实力度,更好的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2. 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投入。政府用于企业研发扶持的投入资金要占一定比例,发挥科技经费的引导作用;出台支持企业开展研发创新的奖励政策。

       3. 完善研发创新管理制度。出台企业创新绩效考核评估办法,形成有效激励企业研发的良性机制;为创新领军人物和高端人才,提供各类生活保障,加强科技人才管理;对科技孵化器实行备案登记制,完善科技研发服务平台。

 

03

持续优化创新环境

     民建鄂州市委会副主委夏文华作了“持续优化创新环境,吸引科技创新资源”的发言,他建议如下:

        1.解放思想,打造良好的政策扶持环境。重视、亲近、爱护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政商关系;对于引进的重点科技创新项目给予超常规支持,合法扮演“天使投资人”。

        2. 尊重企业,尊重企业家,打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加快建立全市行政审批一站式建设;加快开发统一高效的公共服务终端系统;主动带领我市科技企业向上争取优惠政策。

        3.金融支持,打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产业基金扶持重点科技创新项目、专项扶持研究院项目、“助保贷”扶持科技小微企业的全方位服务;向上争取部分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联合市政府以及相关金融机构、投资机构设立子基金,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引导、示范、放大效应。

        4. 域内倾斜,打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我市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在应用型新技术给予示范项目的支持;改变市政工程的招投标评分体系,增加创新分值,对于本地科技企业的创新产品给予一定的倾斜,避免低价中标形成的“劣币驱逐良币”。

        5.建设平台,打造顺畅的合作环境。将葛店开发区、梧桐湖新区联合东湖高新在规划上打造成一个大型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基地,形成政策、资金的高地,聚集一批以华科鄂州工业研究院、李时珍药物研究院为代表的科研平台,形成工研院集群。

 

04

打造“四链”强产业

         民进鄂州市委会副主委何志文从价值链、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作了发言,建议如下:

        1. 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向高端延伸。梳理我市优势特色产业的产业链条,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标准引领力度,深化产品品牌培育;通过“强链、补链、建链”等措施,集聚资源将5个产业集群企业的重点产品,带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带动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发展。

        2. 补强创新链,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围绕航空物流、健康医疗、智能制造等产业,重点引进龙头企业的落户,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引领企业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强化科技支撑,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3. 体现资金链,推动产融结合发展。探索多渠道融资手段,利用金融工具和市场力量促进我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开展产融结合的模式,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融合。

      4.拉长产业链,助力新兴产业发展。引进光电信息、智能设备、3D打印、人工智能一批有实力的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提高竞争力;要积极引导企业开发新技术,突出企业主体,完善服务体系和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围绕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做好要素保障,优化土地、资金等资源配置,助力新兴产业发展。

 

05

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农工党鄂州市委会主委熊前荣作了“加快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助推鄂州科技创新”的主题发言,她建议如下:

       1. 深化改革,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整合“专利与商标”机构职能,或者借鉴省内武汉、襄阳、十堰、孝感、黄冈、随州等13个市州模式将市知识产权局整体并入市科技局,形成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内增设知识产权管理科和知识产权执法科;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构建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

     2. 加大支持,着力解决知识产权资金投入不足问题。比照周边咸宁市、黄石市每年财政专利专项发展资金都在200万元以上,荆门、孝感市专利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数量)的标准,结合我市目前专利申请量增长和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将专利专项发展资金适当增加,以保障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3. 突出重点,着力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益。鼓励企业建立专利工程师或专利联络员全程参与创新活动机制,促进高质量专利产出,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增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信用担保机制,推动发展质押融资新模式,完善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创新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推广实施针对区域、产业和企业的专利导航项目,引导创新资源配置与区域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创新发展需求相匹配;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较大的新品研发、技术引进和输出、产品上市和出口以及企业承担的重点科技攻关等项目,高端人才引进、重要创新创业团队引进项目,开展知识产权评议。

      4.强基固本,着力提高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制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专利信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运营和国际化等各方面紧缺人才的培养;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扶持政策,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快发展,加强对“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等新模式的引导。

 

06

多措并举促进科技创新

       致公党鄂州市委会副主委黄尹丰作了“多措并举 促进科技创新工作扎实推进”的主题发言,建议如下:

       1. 提高认识、增强意识、要有前瞻性、包容性。各级部门对于科技创新工作加强前瞻性意识,注重科技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远带动效应;对于科技项目和人才引进、项目研发、成果转化等都能有容错机制。

     2. 深入完善科技创新扶持政策、激励机制,并保持严肃性、连续性,具有可操作性。通过设计周全、细致的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让企业全面了解科技创新的各种奖励政策和扶持办法,要督促相关部门对科技创新涉及的项目资助、配套投资、购房补贴等政策落实到位。   

      3. 体制上再创新、人才上再松绑,着力提升科技服务能力。通过招录、招聘、抽调、借调、甚至通过组建科技志愿服务队等各种方式充实科技管理服务人才队伍;通过积极促进科技部门工作人员定期“下沉”科技创业园指导园区开展工作,组织园区工作人员及企业创新管理人员开展集中培训活动等方式,促进科技园区与科技部门联合加强融合、组成专班提高针对高新园区的科技服务能力;市科技部门要充分使用好现有人才,壮大科技管理和服务队伍。

      4. 创造更好的高新园区环境,让科技创新人才既引得进来、又留得住。各创新创业园区加快引进共享单车入园,确保引入的单车数量以保证其园区及周边公共服务场所、商业服务场所的覆盖率;加强园区的露天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方便园区入驻人员就近休息;积极引入小型电影院、各类室内球馆等配套项目,开通园区微循环公交线路连接园区及周边的中心商业繁华区,进一步丰富园区入驻人员生活配套服务设施。

 

07

构建协同创新生态体系

      九三学社鄂州市委会副主委李彩霞作了“推进五链深度融合 构建协同创新生态体系”的发言,建议如下:

        1.制作“规划图”,强化“创新链”,推进“产业链”,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通过PPP模式,高标准、高质量的开展科学城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规划建设,有序推进会议中心、展览中心、金融办公中心、科技文化馆等周边设施的规划建设,组织谋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论坛、产业大会,加快补足创新短板。着力引进医疗器械、光电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高精尖、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技术成果,围绕东湖高新国家存储器、华星光电等大项目,引进相关领域的创新成果和科技企业,推进产业链提档升级。

        2. 根据“需求库”,引进“人才链”,构建“政策链”,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高地。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由市领导带队,采取按行业、分专业、小型化、多批次的形式,组织企业走访相关高校院所,开展项目路演、巡回宣讲、政策宣传等专场对接会,让企业高管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邀请各领域专家团队走进企业,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机制,引进创新人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进财政性资金由无偿拨款模式向政府引导基金和股权投资模式转变,科技项目支持方式由直接资助的向“后补助”、“后奖励”及间接投入等方式转变,最大范围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建立普惠性扶持政策。以项目需求为导向,主动跑“部”进京、跑省进厅,争取申报一批项目,策划一批项目,储备一批项目,对承担国家、省级项目,建设国家、省级技术平台,获得国家、省级奖项,制订出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给予奖励,争取国家、省级政策支持。

       3. 划定“服务圈”,建设“服务链”,做强“资金链”,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补助、无偿资助、绩效奖励等方式支持公共科技服务发展,通过网络来公布流程、受理和审核服务事项,确保跑一次窗口就能完成办理,打造更高效便利的政务服务。整合科技信息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人才资源,发展专业和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科技项目投资基金,争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湖北省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湖北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支持,做大市级科技企业创业投资引导资金规模,集聚多方资源,做强科技创新资金链。

 

08

激发民营企业创造活力

     市工商联主席陈晓林作了题为“多措并举 激发民营企业创造活力”的发言,建议如下:

     1.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建议政府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宣传传达政府关于科技创新方面的政策制度,详细解读我市经济发展规划,引导我市民营企业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引导企业主动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2、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对于民营企业开展科技研发并且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特别是对于已有的优惠政策,要加大落实力度,如:间歇性资金等。对实施开发和申请原创性技术专利,利用自身优势和创新能力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的民营企业加大专项资金资助力度。

        3、进一步优化宜居宜业城市环境。进一步打造鄂州宜居宜业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基础教育、高端医疗卫生资源、消费等软环境建设,提高城市就业环境吸引力,切实解决高端人才后顾之忧,优化人才生活、居住环境,形成让人才放心工作、创业的人文关怀、社会氛围和宜居宜业生活环境。

 

09

大力培养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

      无党派人士联谊会会长高兴周作了题为“大力培养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 助力鄂州航空都市区发展”的发言,建议如下

     1.加大人才吸引政策力度。充分借鉴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人才政策,利用其产业外溢和人才外溢,发挥武鄂短距优势,搭配快速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各类目标需求专业人才。在引进人才服务方面,增加社保办理、子女教育、配偶就业、人才公寓、医疗保障等方面服务内容。

     2.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武鄂同城化建设,增加武鄂之间的道路交通,实现公共交通的高效便宜。借鉴苏州、南通等科教区发展经验,成立专门的平台公司,专业、高效的开展科教项目的投资、发展和运营。通过大力引入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产学研融合,弥补本地科教资源短板,并定向培养更多高端产业人才。借鉴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案例和杭州特色小镇案例,结合本土文化特色,对每一生活居住片区和生活配套区域进行主题特色文化建设。

      3.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力度推行技术要素参与股权与收益分配。逐步提高科技项目经费中科研人员劳务费支出比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深化产学研合作,重视培育企业创新型人才。深入实施技术创新试点工程,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型企业家、企业技术研发骨干和科技型技能人才,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弘扬科学精神,保护知识产权,建立健全科研诚信体系,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观念,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邹霞鼓励并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代表要针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继续开展调研,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思路、新措施,对已有的问题探索下一步具体可行的解决路径,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实施办法。市科技部门要深入研究党外人士所提意见,结合实际,切实采纳相关建议并要做好相关意见反馈工作。同时,邹霞要求全市各单位各部门要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通过政策扶持、优化服务,解决土地、融资等难题,鼓励本土企业,自力更生,自主研发一批省级、国家级高科技项目;创新创业基地,孵化一批创新产业,创新人才;注重“引智引力”,引进一批高科技项目和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真正把把鄂州打造成小而精致的科技之城,创新之城。

编辑:和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