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田园村庄的美|这个倔强的农民 硬是在鄂州种出火龙果 

火龙果又称龙珠果,原产于中美洲热带,因其外表肉质鳞片似蛟龙外鳞而得名,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及抑制脑细胞变性、预防痴呆症的作用。在鄂州,有一位企业老板,转行当起了农民,与火龙果结缘,经过3年多的摸索,让这种热带水果在鄂州落地生根。

近日,沼山镇沼山村火龙果大棚里,绿色的枝蔓形似仙人掌,一颗颗火龙果挂满枝头,鹅黄的花朵在一片火红中若隐若现。“回归田园,与自然相处,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巩悦宁原先在省石化厅工作,后来下海开公司,在葛店开了一间化工厂。

心中拥有田园梦,在商海闯荡了十几年的巩悦宁想用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状态来度过自己的晚年生活。2014年春,巩悦宁来到沼山镇沼山村,承包了50亩荒地,试种起了红心火龙果。之所以选择种植这种热带水果,主要是考虑到当时鄂州没有,“倔强”的巩悦宁决心试一试。

虽然是做生意的行家里手,但面对火龙果巩悦宁是一窍不通。为此,他先后奔赴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拜师,学习火龙果种植方法。他像呵护孩子一样,在大棚中提高必要设备装备的水平,尽力给火龙果创造一个像在南方生长的环境。

沼山村生态环境好,但种植的进程却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2016年1月份,鄂州出现了零下8度的极寒天气,火龙果冻死了一大半。让南方的植物在北方安家生长,绝非一件容易的事。巩悦宁明白,了解植物自身习性、尊重植物生长规律,为其创造适宜的环境是确保试种成功的关键。为了能让火龙果在鄂州“落户”,巩悦宁花了不少力气,在大棚里启用专门的保温措施。

除了受天气影响外,在种植火龙果的过程中,修剪也是一门学问,因为火龙果的枝条酷似仙人掌,所以身上被扎伤已是家常便饭。为了保证品质,巩悦宁坚决不使用化肥,除草也是人工,即便产量因此受影响,因为这样更符合“绿色、安全、放心”的宗旨,不会破坏生态环境。经过3年多的时间,他摸索出了一套火龙果南果北栽的技术。目前,巩悦宁的种植基地已进入盛果期,每亩可产火龙果4000多斤。

因为他种的火龙果口感、甜度各方面都好,如今沼山火龙果名声在外,供不应求,基地还与上海、山东、江苏等地的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为了让这种热带水果在鄂州落地生根,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虽然辛苦却很踏实!”巩悦宁下一步准备扩种,进一步提高品质。鄂州市民吃本地火龙果,再也不是梦想了。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芬  责任编辑王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