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久安,民之所盼。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对鄂州市政法机关而言,让人民群众安心地追求美好生活,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就必须不断建设更高标准的平安鄂州。
5年来,紧紧围绕把鄂州建设成为“最具安全感、公平感、正义感”城市为目标,我市打造立体化防控、创新矛盾化解机制、积极推进司法改革、发展群防群治、优化政法服务……一系列举措让人民群众共享着平安鄂州建设的累累硕果。
(网络配图)
打击犯罪,守护社会安定与百姓平安
平安不平安,关键看治安。
黑恶势力、电信诈骗、网络传销等违法犯罪,不仅影响社会大局稳定,更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此,全市政法机关勇于亮剑,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不断提升打击犯罪能力,坚持问题导向,严打击,重整治,细监管,有声势、有节奏地推进各类专项行动,提升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服务航空大都市建设。
打击各类犯罪。去年12月中旬以来,公安机关连续开展了“霹雳”1号和2号行动,以全警之力攻坚克难,以雷霆之势荡污涤垢,共打击处理6610人,打掉各类违法犯罪团伙262个,抓获逃犯334人,破获公安部督办案件3起、省厅督办案件12起,各项打击处理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取得打掉首例盘踞时间最长、涉嫌罪案最多的主城区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等鄂州历史上“七个首例”和打掉黑恶团伙历年最多等鄂州历史上“四个最多”的破纪录战果。
针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各级政法部门组织开展了打黑除恶、治爆缉枪等一系列整治行动,深入抓好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挂牌整治8个地点。在主城区18处重点部位实行武警、特警联合武装巡逻,建成5个综合执法服务站,加快推进16个市际、区际治安卡口建设。加强交通运输、建筑施工、食品药品、消防、危化物品、寄递物流等领域的安全监管和“三查一改”,建立安全事故防控工作机制,排查整改各类安全隐患9846处。以“善心汇”等网络传销为重点,重拳打击传销活动,创建“无传销社区”。
如果说平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街上从容的脚步,是人们脸上的笑容,是井然有序的交通,是宁静祥和的氛围,是甜蜜温馨的梦境……那么,在平安的背后,则藏着一张巨大而无形的网,它又由很多网共同组成:制度之网是骨架,科技之网显神威,警力之网担重任,民力之网作补充……
(网络配图)
群防群治,社会治安防控凸显预警性
如何提升居民的安全感?社会治安防控是第一道考题,鄂州以“立体化防控”作出了回答,既要防得全面,又要防得仔细,才能编织好平安之网。
社会治安防控,难就难在要睹之于未萌,发之于未觉。而在社会关系瞬息万变、利益格局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想达到防微杜渐的目标,仅靠政府独木之力,难上加难。
平安建设,群众参与是重要保障。近年来,鄂州不断发展壮大群防群治队伍,筑牢平安建设的群众根基。
创新“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全市共划分3827个网格, “一格一员”全部配备到位。按照“9+X”标准对网格化管理平台进行升级,信息系统联通到全市377个社区、村和各级综治部门。整合基层各类服务管理资源,形成网格化服务管理团队;下沉120项公共服务到农村办理,村民不出村就能办事办证。
整合资源建网格。城市社区实行“五员五队、组团服务”。五员,即网格配备网格长、网格监督员、网格员、楼栋长和保洁员等五大员。五队,即网格配备法律服务、治安巡逻、单位内保、物业管理、志愿者队伍等五支队伍。法律服务队伍主要由律师和社区民警组成,定期到社区开展工作;每个社区组建一支“红袖章”义务治安巡逻队;单位内保负责“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探索开放街区物业管理,推进物业管理全覆盖;每个社区建立若干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服务。
农村构建“3+X”模式(即“党小组+理事会+网格员+X”)。每个村设立网格管理站,由党组织负责人担任站长,实现基层党建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综治维稳的融合互动。
抓人本化服务。坚持人本理念,把流动人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闲散青少年、“三留守”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注重从政策制度层面救助、帮教特殊人群。实施以居住证为核心的流动人口“一证通”制度,实行“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
2016年全市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2100个一类探头、22000个二类探头、25个交通治安卡口、99套电子警察,均与公安监控平台联网;投入1500万元,推进社区、村视频监控建设,全市8个区街有7个实现了全覆盖,社区、村覆盖率达91%,视频探头均与综治(维稳)中心联网。综治视联网市、区全部联通运行。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一张张基层基础防控网,用“小平安”连接成整个社会的“大平安”;一个个致力于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鄂州市民,焕发出无穷的活力,共同绘制平安鄂州的美丽画卷。事实上,我们每一个市民既是平安的受益者,又都是织成这张大网的一个格子、一根小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平安鄂州”上得到了鲜活、真切的体现。
(网络配图)
制度助力,以法治破解社会治理难题
没有法治,平安只是“海市蜃楼”。只有及时把平安建设中成熟有效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律或制度规范,才能巩固平安建设成果,夯实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根基。
平安,来源于规范化的执法行为。
为健全执法管理机制,加强监督检查。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范了执法行为和案件办理流程。为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庄严承诺,我市建立了权责一致的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案件责任倒查机制,有效预防了执法不公、执法不作为、执法乱作为等问题。
平安,来源于根植于心的法治信念。
近年来,我市完成首次计入员额法官、检察官选任宣誓,人员全部分类到岗。公安改革方面,完成警综平台升级改造并组织应用培训,建成了一体化合作作战平台。司法行政改革方面,在全省率先启动公证机构体制改革。积极推动人民监督员选任管理改革,与市检察院建立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人民监督员的选派和管理。以驻村律师为依托,采取组织律师入户走访、参与接访等模式,化解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律师参与接待群众190余人次,现场解决信访问题110余个。我市经验做法在全省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培训会上交流推介,省委政法委要求在全省推广“源头预防鄂州模式”。
平安,来源于强有力的执行。
为增强司法公信力,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强有力的手段推进案件执行。 5年来共受理各类执行案件7914起,执结7233起,执结标的额20.7亿元。加强失信惩戒,利用报纸、网络、法院公告栏等曝光失信被执行人2868人(次),最大限度压缩“老赖”规避执行空间。
一个个“平安细胞”由点及面,从“微循环”聚合成“大循环”,让鄂州到处涌动着平安建设的活水。安宁和美成为这座城市的底色,蜿蜒在大街小巷的秩序里,融汇在人民群众的口碑中。
平安从来就不是孤立的,它来自于合力。伴随它的除了幸福感,还有城市的活力、魅力、竞争力……平安是跟市民文明素养的不断提升息息相关。希望这样的良性循环,不断在吴都延续。希望我们不经意间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成为构筑平安大厦的一砖一瓦。
如果说一座城市就是一艘船,那么,平安就如压舱石,在平安鄂州的保驾护航下,鄂州正乘风前行,行稳而致远。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罗琼敏 责任编辑陈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