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服务发展慢 国家层面控烟立法为何久不落地

原标题:我国开展无烟城市项目或无烟立法的城市已达30多个,但国家层面的控烟条例进展缓慢

【热点关注】控烟立法为何久不落地?


“积极控烟,全面履约,应该成为检验是否真正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试金石,如果一个城市不搞控烟,它喊了半天健康,实际上都是空话。”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克安教授近日在解析“2017年中国控烟观察——民较视角”报告时说。

目前,全球126个国家,2015年平均吸烟率是22%,中国现在是27%,王克安教授表示,中国占世界人口1/5,吸烟人口占了1/3,消费了全世界44%的烟草,每年超过一百万人因为烟草而死亡。中国是最大的烟草生产国,烟草消费国,但是也是最大的受害国,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

有专家认为,中国目前的控烟现状,给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带来了紧迫感。国家层面无烟立法久拖不决,烟盒至今不采用说明烟草具体危害的图文健康警示,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依然存在,戒烟服务发展缓慢,烟草税价的提升远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

  控烟立法步履艰难

2014年底,国务院法制办在官网上就《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该稿明确规定:“所有室内公共场所一律禁止吸烟”。

2016年3月,国务院年度立法计划将《全国公共场所控烟条例》(下称《条例》)列入当年力争完成的立法。

“但从2014年的《送审稿》到2016年的《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控烟场所范围的调整发生了变化,将工作场所的禁烟区域限定在共用区域;允许餐饮场所、娱乐场所、住宿场所、机场航站楼等4类室内公共场所设置吸烟区域。”新探健康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克安表示。

《全国公共场所控烟条例》起草人之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黄金荣表示,“2014年的征求意见稿基本上是实行全面无烟,但目前却出现了比较大的倒退。倒退的一个表现是办公场所公共区域不列入禁烟的范围。”

由于各方对条例的主要内容存在较大争议,2017年,《条例》并没有纳入国务院当年立法工作计划中。

  多数公众支持公共场所无烟

尽管国家层面控烟立法步履维艰,但地方城市没有停顿、没有等待。截至目前,我国开展无烟城市项目或无烟立法的城市已达30多个,覆盖了全国20%以上的人口。

2017年出现越来越多的大众参与控烟事件,电梯劝阻吸烟案,普通列车控烟诉讼案、“表情包”控烟,显示出公众对无烟环境的期盼。

公共场所无烟立法是推动控烟履约的重要举措,而且绝大多数公众都支持公共场所无烟。2017年2月,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发布的《10城市公众对公共场所室内全面禁烟态度调查报告》显示: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支持室内公共场所100%禁止吸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ITC项目中国调查第一轮至五轮调查报告》发现,不论是吸烟者,还是非吸烟者都支持更强的烟草控制政策。

事实上,在北京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之后,吸烟率出现了下降。“北京市居民吸烟率下降了4.7%,男性下降了大约9%。”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主任姜垣表示。目前已有18个城市进行了无烟立法,还有10多个城市有无烟项目。

  烟草业应实行政企分开

“世卫组织再次向中国呼吁,期待让国家层面100%无烟的控烟条例尽快获得通过。”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无烟草行动技术官员许传兴表示,虽然中国已经有一部非常好的控烟条例草案,但烟草企业的不断干扰让立法进展停滞。

2007年4月27日,国务院关于同意成立“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部际协调领导小组”的批复中,领导小组由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外交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烟草局等部门和单位组成。

王克安表示,控烟工作必须由与烟草业没有利害关系的独立部门负责。而目前的控烟现状,给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带来了紧迫感。

控烟专家建议:烟草业应实行政企分开;国家烟草专卖局应退出八部委控烟履约协调机制;尽快出台《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并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卷烟包装必须采用大而明确、醒目和清晰的图文健康警示;持续不断地提高烟草税和烟草价格,降低卷烟支付能力;禁止所有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加强烟草广告执法监管力度;将戒烟服务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会共治,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控烟教育;加强烟草成分管制及其释放物信息披露,禁止“低焦低害”及中草药卷烟减害的虚假宣传。

(责任编辑王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