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泥畈村的“脱贫枣”丰收了

沿着整洁平坦的红莲大道,来到红莲湖新区庙岭镇最南端的黄泥畈村,路两边一片片冬枣树尽收眼底,阵阵绿意铺展开来。

自冬枣陆续采收,黄泥畈村党支部书记罗大双算了算增收账,冬枣每年能给村里增加几十万元的收入。

黄泥畈村是红莲湖新区最偏远的村,原来主要的经济作物是水稻、棉花,以及养殖四大家鱼。因为村子挨着梧桐湖,是典型的“水袋子”,只能靠天吃饭。

要改变村的面貌,还必须帮老百姓找到新的致富门路。于是,接任村支书的罗大双带领村民们开始转型。

2011年,冬枣销售市场火热。在省农产品博览会上,区里引进冬枣项目在黄泥畈村推广。黄泥畈村的转型之路便开始了。

当年,村里购回10万元的冬枣苗,种植冬枣50余亩。可两年过去了,冬枣花开花谢,却始终不见挂果。

冬枣种植进入僵局,罗大双十分着急,四处寻找良方。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罗大双的一位朋友请来省农科院专家给冬枣树“问诊”。专家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吃不吃得了苦?”

这句疑问犹如一粒“定心丸”,罗大双没有轻言放弃。为了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他自己先干起来。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罗大双认真学习冬枣种植的每个环节,还只身远赴山东、河北冬枣种植基地学习技术。整天与枣树为伴,开始一次又一次的实验,自费购买技术资料、配置肥料,给枣树整枝、修剪。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4年,罗大双种植的400多棵枣树结了2000多斤冬枣,收益1万多元。

从开始动员村民们种植冬枣时的半信半疑,当看到罗大双的辛苦努力,冬枣结出来的累累硕果创造出的效益,村民们都开始信任他了,纷纷自发种起了枣树。

2015年,黄泥畈村新增冬枣种植面积200多亩,还在华容镇牌坊村新增500亩。村民罗细文原来一直在外务工,看到家乡的变化后,也回来加入,成为冬枣种植大户。“今年我又增加了七八亩冬枣,再不去外面打工了。”

“就是要转型,就是要发展!”看到村里有了变化,罗大双仍在为村里产业发展考虑,他还要继续努力,让群众收获到比种植冬枣更大的经济效应。下一步计划扩展养殖产业链,开发洪山菜薹、无花果种植,发展虾稻混养,以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旅游为一体的“枣园新村”。

敢想敢干,说得出做得到。为了让村民转变传统农业观念,罗大双除了挨家挨户做动员,还带领村子里有经济头脑、敢闯敢干的年轻人示范先行。

本月,投资近40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土地治理项目将在黄泥畈村动工。对于黄泥畈村未来的规划,罗大双早已胸有成竹。在带领村民致富的路上,他从未止步。(记者何芬 编辑陈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