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的美丽蜕变

蓝天白云下,座座民居错落有致,掩映绿树花丛,村民们在广场上有说有笑,好不热闹……第一次走进三江港新区黄岭村的人,都会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

但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就在几年前,这里只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村庄。房前屋后有不少垃圾堆,道路多数没有硬化,一到下雨天就成了烂泥路,到处凹凸不平,杂草丛生,整个村庄显得有些邋遢。

从一个环境脏乱差的村庄到美丽乡村,黄岭村是如何做到的?

这一切,还得从2013年开始说起。

2013年,黄岭村全面铺开建设美丽乡村。硬化道路、安装路灯……几年来,这个小村庄就发生了“美丽蜕变”,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呈现出一个人人艳羡的干净整洁、文明和谐的人居环境。

“以前一到下雨天,道路四处泥泞一片。现在好了,水泥路面干净整洁,车可以开到家门口了。”村口,村民赵爹爹高兴地说。

坐拥青山绿水,村庄变美了。黄岭村正努力发展留得住能人、富得了群众、留得住乡愁的富民产业。

纵观全村发现,黄岭村的土地更像一幅幅精美的作品,被划分成一块块种植区。葡萄基地、水稻基地、红豆杉基地等12个农业生态基地扎根于此,帮助农民实现就业,带动一批贫困户成功脱贫。

再过半个月,华利葡萄种植基地的葡萄就成熟上市了。为了能够卖个好价格,单和平不敢有半点马虎。

单和平是基地负责人。2013年,单和平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流转了56亩土地,种植葡萄。

有机肥,再配上精心的照顾,葡萄架上、架下挂着的串串葡萄,颗颗粒大、丰满。

“还没上市就已经有不少客户来预定订单了。”单和平高兴得合不拢嘴。

除草、开沟,7组贫困户胡春成同老伴一起,这几天都在红豆杉基地忙碌。胡春成算了一笔经济账,每个月,二人工资加起来,至少有七八百元。

2014年,胡国刚兄弟三人,流转了150余亩土地,开始种植红豆杉。“红豆杉全身是宝,叶片可以制茶,叶根可以制酒、制药。”基地负责人胡国刚说。

去年,基地还仿照明末建筑,建起了一座十分气派的四合院。“现在乡村旅游发达了,房子可以用来搞农家乐,为大家提供餐饮、住宿服务。”胡国刚说。

村党总支书记汪利华介绍,去年,村里还投资30余万元,建立16个蔬菜大棚,发展生态种植,大力打造产业扶贫基地,帮助贫困户实现早日脱贫。“目前,黄岭村的土地流转率达到90%以上,形成了工农结合、种养并举的产业结构。”汪利华说。

村容村貌变了,老百姓的荷包鼓了,村民的文化需求不断觉醒。

“紫金炉内烟飘渺,龙行虎步踏琼瑶……”在四合院内,一场楚剧《打金枝》排练,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看。

每次楚剧团排练,村民徐建军必定都会到场。有时候,他还能跟着团长胡银坤的节奏,哼唱几句。

徐建军说,上世纪,黄岭村村民就自发组建了楚剧班子。如今,经过代代传承,黄岭村楚剧团表现形式不断创新,融入新时代的新思想,焕发了新的活力。

“我们把台子搭在村里,丰富乡亲们的文化生活,同时,通过这种形式将楚剧艺术发展、传承下去。”胡银坤介绍。

黄岭村的面貌在改变,生活也在改变,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有味了。

“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吃完饭有休闲娱乐的地方。”村民徐太超说。

“用生态农业带动旅游产业,以旅游产业推动农民就业,打造美丽宜居的新黄岭。”在汪利华的脑海中,黄岭村下一步的规划图早已画好。

(鄂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夏菁特约记者汪硕 责任编辑 赵吉)